琴操五首(其二)荆山

荆山兮日曛。款予璞兮君门。世玉石兮罔分。

皇览以余为谩,足再刖兮心不惩。

予玉诚珉兮君之明。痛泣血兮山阿。

君不闻兮奈何。君不闻兮矢心不移。

石之腐兮君我知。

形式: 琴操

鉴赏

这首诗《琴操五首(其二)荆山》由明代诗人童冀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中“荆山兮日曛”描绘了荆山在夕阳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沉的氛围。“款予璞兮君门”,表达了诗人渴望向君王展示自己纯洁无瑕的才华,却始终未能得到认可的心境。“世玉石兮罔分”,指出世间的评价标准混乱,真假难辨,暗含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皇览以余为谩,足再刖兮心不惩”,诗人自比为被误解的宝玉,即使遭受两次断足的惩罚,仍不改其志,体现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予玉诚珉兮君之明”,诗人以玉自喻,但被误认为是石头,表达了对君王明察秋毫能力的质疑。“痛泣血兮山阿”,诗人因自己的才华未被赏识而痛苦哭泣,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悲愤。“君不闻兮奈何,君不闻兮矢心不移”,诗人反复强调自己的忠诚与决心,即使无人理解,也矢志不渝。“石之腐兮君我知”,最后以石头最终会腐烂为喻,表达了诗人坚信时间会证明一切,自己的忠诚终将被君王所识。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不公与误解时的坚持与抗争,以及对理想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83)

童冀(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琴操五首(其三)越江

越山兮峨峨。越之水兮曾波。父不见兮奈何。

父不见兮泣于昊天。天不闻兮予生可捐。

江之深兮深可测。天有知兮父可得。

父可得兮予悲释。

形式: 琴操

琴操五首(其四)禾山

我昔家兮禾山之阳。今我曷为钓于兰江。

禾山之下,有黍有稌。我田我渔,我室我宇。

自我不见,三载于兹。江水东流,悠悠我思。

形式: 琴操

琴操五首(其五)闵兰

兰生兮湑湑。敛厥华兮混萧艾而群。

处世罔余知兮繄其所。孰植于门兮芳以贾。

患蹇捋锄兮曷返质乎空山。

视世奚悲兮嗟嗟乎尔兰。

形式: 琴操

过洞庭

尝闻楚粤交,积水之所汇。

我来当五月,雨过百川会。

奫沦讵有底,磅礴信无外。

日月互吞吐,风云时霮䨴。

夷夏斯界限,江汉相襟带。

吴樯与蜀柂,飘忽风雨快。

平生独往意,颇觉空眼界。

孰云吞八九,胸中不芥蒂。

行当登日观,一览瀛海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