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侍郎

从知无远近,木落去闽城。

地入无诸俗,冠峨甲乙精。

山多高兴乱,江直好风生。

俭府清无事,唯应荐祢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无论远近皆知,秋叶飘向闽都城。
此地远离俗世纷扰,士人精神焕发如甲乙精英。
山川美景令人欢快,江水笔直风力充足。
简朴的官署清静无事,只期待能举荐像祢衡那样的贤才。

注释

无远近:不论距离。
木落:秋叶落下。
闽城:福建的城池。
诸俗:各种世俗。
冠峨:士人的冠帽高耸。
甲乙精:优秀的人物。
高兴乱:美景让人欢快。
江直:江水笔直。
好风生:风力充足。
俭府:简朴的官署。
清无事:清闲无事。
荐祢衡:推荐像祢衡那样的人才。

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从自然景观的描绘中寄寓着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情感。"从知无远近,木落去闽城"两句,通过树叶随风飘落到闽城的画面,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无论距离远近,都能感受到友人的存在。

"地入无诸俗,冠峨甲乙精"一句,则是说大自然中没有凡尘的喧嚣,只有山峦的峻险和精灵之气,这里既描绘了景致,也映射出诗人对沈侍郎品格高尚的赞赏。

"山多高兴乱,江直好风生"两句,通过山川的奔放与江水的潺潺,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期待,似乎在说即便是离别,也有着自然界的宁静与美好相伴。

最后,"俭府清无事,唯应荐祢衡"一句,则是说沈侍郎到达的地方,一切都是平静而无忧的事,诗人只希望能将自己的心意通过祈祷来表达。这里的"荐祢衡"暗示了古代通过占卜来预测吉凶的习俗,也反映出诗人对沈侍郎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流露,更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是一篇情感真挚、意境幽远的送别之作。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陈秀才赴举兼寄韩舍人

主圣臣贤日,求名莫等闲。

直须诗似玉,不用力如山。

草白兵初息,年丰驾已还。

凭将安养意,一说向曾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送明觉大师兼寄郑山人

去去楞伽子,春深道路长。

鸟啼青嶂险,花落紫衣香。

此去非馀事,还归内道场。

凭师将老倒,一向说荥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罗邺赴许昌辟

方得论心又别离,黯然江上步迟迟。

不堪回首崎岖路,正是寒风皴错时。

美似郗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

前程不少南飞雁,聊寄新诗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送郑侍郎骞赴阙

文章国器尽琅玕,朝骑骎骎岁欲残。

彩笔祗宜天上用,绣衣偏称雪中看。

休惊断雁离三楚,渐入祥烟下七槃。

翰苑旧知凭与说,紫金轮畔寄书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