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邺赴许昌辟

方得论心又别离,黯然江上步迟迟。

不堪回首崎岖路,正是寒风皴错时。

美似郗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

前程不少南飞雁,聊寄新诗慰所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才能谈论心事又要面临分别,心情沉重,在江边慢慢行走。
无法忍受回忆起那坎坷的道路,此时正逢寒冷刺骨的风雪交加。
美好的未来终会像郗超那样到来,离开后投靠刘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未来的路途上不乏南飞的大雁,暂且借此机会寄诗以安慰思念的人。

注释

方得:才得以。
论心:谈论心事。
别离:分别。
黯然:心情沉重。
江上:江边。
步迟迟:慢慢行走。
不堪:无法忍受。
崎岖路:坎坷的道路。
寒风:寒冷的风。
皴错:刺骨的风雪交加。
美似:如同。
郗超:历史人物,比喻美好的未来。
终有日:终将到来。
去依:离开后投靠。
刘表:历史人物,此处代指某人。
前程:未来的路。
不少:不缺。
南飞雁:南飞的大雁。
聊寄:暂且寄予。
新诗:新写的诗。
所思:思念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送罗邺赴许昌辟》。从这短短的几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与期许。

"方得论心又别离,黯然江上步迟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朋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依依不舍的心情。在这静谧的江边,时间似乎变得缓慢,每一步都显得那么沉重。

"不堪回首崎岖路,正是寒风皴错时。" 这里写的是诗人望向那条曲折蜿蜒的道路,不忍心回头去看,那些记忆和往事如同冬日的寒风一般,使得心中有着隐隐的疼痛。

"美似郗超终有日,去依刘表更何疑。" 这两句是对朋友罗邺的鼓励和赞扬,将他比作历史上的郗鉴(字超),意味着他未来定有一番作为。同时,也在劝慰罗邺,既然选择了依附于刘表,那么就更不应该有所犹豫。

"前程不少南飞雁,聊寄新诗慰所思。"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朋友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像那些南飞的大雁一样,有着广阔的天地去展翅高飞。而这首诗,也正是诗人用以抒发心中的思念和期望的一种方式。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送郑侍郎骞赴阙

文章国器尽琅玕,朝骑骎骎岁欲残。

彩笔祗宜天上用,绣衣偏称雪中看。

休惊断雁离三楚,渐入祥烟下七槃。

翰苑旧知凭与说,紫金轮畔寄书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送郑阁赴闽辟

便便书腹德无邻,健笔从知又入闽。

鹦鹉才须归紫禁,真珠履不称清贫。

武夷山夹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树春。

从此应多好消息,莫忘江上一闲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郑准赴举

两河兵火后,西笑见吾曹。

海静三山出,天空一鹗高。

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

他日如相觅,栽桃近海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送胡处士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