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其一)

高松多悲风,萧萧清且哀。

南山接幽垄,幽垄空崔嵬。

白日徒昭昭,不照长夜台。

虽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

况复念所亲,恸哭心肝摧。

恸哭更何言,哀哉复哀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高大的松树常被悲风吹拂,发出萧瑟又凄凉的声音。
南边的山连接着深深的墓穴,那些墓穴空荡荡地显得高大。
明亮的太阳虽然光明普照,却无法照亮那无尽的墓园。
尽管我们知道活人应享受快乐,但亡者的灵魂怎能回归。
更何况是想起亲人,悲伤的哭泣让人心碎。
痛哭之余还有什么可说,唉,太悲哀了,唉,太悲哀了。

注释

悲风:悲凉的风。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
幽垄:深埋的坟墓。
崔嵬:形容山势高大。
昭昭:明亮的样子。
长夜台:指墓地,比喻永久的黑暗。
生者:活着的人。
回:回归,这里指灵魂归来。
所亲:所亲近的人,通常指亲人。
心肝摧:形容极度悲伤,心如刀绞。
何言:还能说什么。
哀哉:悲痛的感叹词。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悲凉情感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哀伤和孤独。首先,“高松多悲风”设置了整首诗的情调,松树在狂烈的风中摇曳,传递出一种凄凉之感。“萧萧清且哀”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悲凉气氛,通过“萧萧”的声音形象来加强情感的表达。

“南山接幽垄”描绘了一种辽阔而孤寂的自然景观,而“幽垄空崔嵬”则让人感觉到一种荒凉与废弃。接着,“白日徒昭昭,不照长夜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黑暗的感慨,可能是对现实中的不公或个人命运的无力感。

“虽知生者乐,魂魄安能回”则是一种宿命论的思考,尽管知道活着的人应该快乐,但面对死亡和离别,又怎么能够回归?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死和轮回的深刻思考。

最后,“况复念所亲,恸哭心肝摧。恸哭更何言,哀哉复哀哉”表达了一种极度的悲痛和无奈。当诗人想到亲人的离去时,不禁放声大哭,其内心之痛苦,如同心肝被切割一般。这一连串的“恸哭”与“哀哉”,强化了诗中的情感表达,显得更加撕心裂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挖掘,展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凉和无力感,是一首值得细味和沉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3)

虎丘山石壁鬼(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二首(其二)

神仙不可学,形化空游魂。

白日非我朝,青松为我门。

虽复隔幽显,犹知念子孙。

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

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尊。

庄生问枯骨,三乐成虚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马上作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首,家在凝岚一点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书石壁禅居屋壁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月夕

霜月夜裴回,楼中羌笛催。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