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首,家在凝岚一点中。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子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展现出诗人在马背上即兴创作的情景。首句“柳岸花堤夕照红”描写了傍晚时分,阳光映照下的柳树和花开满堤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温馨、柔和之感。
第二句“风清襟袖辔璁珑”则通过对细腻服饰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时的自在与闲适。其中,“风清”表现了天气的清新凉爽;“襟袖”指的是衣襟和袖口,这里暗示着诗人的穿着得体,给人以整洁、雅致之感;“辔璁珑”则是对马具装饰的一种描写,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出诗人在骑行中的从容和高贵。
第三句“行人莫讶频回首”劝诫过往行人不要总是回头看,这里可能有留恋或不舍之情,但也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向前看,珍惜眼前的美好。
最后一句“家在凝岚一点中”则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的“凝岚”形容山势连绵,壮丽而又深远,而“一点中”则可能指向一个具体的地方,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种寄托或归宿。在这样的景色之下,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行走时的心境变化,以及他对生活、旅行与归属感的独到感悟。
不详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霜月夜裴回,楼中羌笛催。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
昏王亡国岂堪陈,只见明诚不见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欲将留与后来人。
至境心为造化功,一枝青竹四弦风。
寥寥双耳更深后,如在缑山明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