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神仙不可学,形化空游魂。
白日非我朝,青松为我门。
虽复隔幽显,犹知念子孙。
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
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尊。
庄生问枯骨,三乐成虚言。
这是一首充满了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诗句,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出世间的哲学情怀。
“神仙不可学”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不羡慕那些修炼成仙的人,因为那不是凡人的追求。接着,“形化空游魂”则是说真正的自由是在物我两忘中实现的灵魂旅行,这种旅行超越了生死,达到了精神层面的解脱。
“白日非我朝,青松为我门”表明诗人不再受制于世俗的时间观念,不以白昼作为活动的准绳,而是随心所欲,就像青松之可任意出入一样自由。这两句强调了对传统生活节奏的脱离和个人精神世界的建立。
“虽复隔幽显,犹知念子孙”则透露出诗人虽然超然物外,但依旧保持着对后代的牵挂,这种情感表明即便是出世之人,对于血缘与社会责任仍有所顾忌。
“何以遣悲惋,万物归其根”是说用什么样的心态去排解内心的哀伤,因为万事万物都各自返回到它们本来的状态,所以也无需为此感到痛苦。
“寄语世上人,莫厌临芳尊”则是一种告诫,用诗人的口吻告诉世人不要轻视或忽略那些美好的事物和时光,因为这些都是生命中难得的珍贵体验。
最后,“庄生问枯骨,三乐成虚言”可能是引用了庄子哲学中的某些观点,说的是即便是庄周这样的智者,也只能在枯骨之下询问生命的意义,而所谓的“三乐”(即听说过的三种快乐)最终也不过是空谈。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对生命、自由与超脱世俗束缚的深刻探讨。
不详
柳岸花堤夕照红,风清襟袖辔璁珑。
行人莫讶频回首,家在凝岚一点中。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霜月夜裴回,楼中羌笛催。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
昏王亡国岂堪陈,只见明诚不见身。
想得先生也知自,欲将留与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