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其七)七月望夕观月,昔方孚若每以是夕泛湖觞客,云修坡公故事

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圆魄。

爱举眉山公旧话,与客泛舟赤壁。

一自奎星,去朝帝所,叹洞箫声息。

空馀二赋,至今凄动金石。

长记诗境平生,诗豪酒圣,亦自仙中谪。

畴昔停桡追欢处,忍听邻人吹笛。

董相林荒,贺公湖在,俯仰成陈迹。

两翁已矣,年年孤负今夕。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清风浩荡,驱散残暑,映照出一轮圆满的明月。
怀念眉山苏东坡的往事,与友人在赤壁泛舟畅谈。
自从奎星离去,前往天宫,感叹那洞箫的乐音已经消逝。
只剩下了两篇赋文,至今仍触动人心,如金石般感人。
长久记得一生中对诗歌意境的追求,诗才横溢的豪杰和酒量过人的圣者,也是从仙界贬谪而来。
昔日停船游玩的地方,如今却忍心听见邻家笛声。
董贤的园林荒芜了,贺知章的湖还在,但都已成为过去。
两位老翁已不在,每年我都在辜负这样的良夜。

注释

浩动:广大动荡。
残暑:残留的暑热。
奎星:古代指北斗七星之一,象征帝王。
洞箫:古代竹制乐器,声音悠扬。
诗境:诗歌的意境。
谪:贬谪,被贬到人间。
桡:船桨。
董相林:董贤的园林,董贤曾为汉哀帝宠臣。
贺公湖:贺知章的西湖,位于杭州。
孤负:辜负,错过。

鉴赏

这首词作于南宋时期,是一位词人在七月望夕之际的感慨和回忆。全诗以描绘景物为起点,逐渐深入到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于古今才子与自己之间情感联系的表达。

首句“天风浩动,扫残暑、推上一轮圆魄。”描写了七夕时分的夜晚,天空中清新的秋风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月亮如同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挂在夜空之中。这样的景致既壮观又宁静,是词人抒发情感的绝佳背景。

接着“爱举眉山公旧话,与客泛舟赤壁。”则是词人对历史故事的喜爱,特别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如周瑜、鲁肃等人的豪迈事迹。这里提到的“举眉”指的是古代才子周瑜,他在赤壁之战中以智取胜,成就了一段传奇。而词人似乎也希望自己能像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一样,有所作为。

随后的“一自奎星,去朝帝所,叹洞箫声息。”则是对古代仙人故事的引用,表达了词人对于超脱世俗、成就仙道的向往。这里提到的“奎星”即北斗七星之首,“洞箫”则是一种古代乐器。这种仙境般的描写,不仅增添了一份神秘感,也让诗中的人文情怀更显深邃。

接下来是“空馀二赋,至今凄动金石。”这里的“二赋”指的是古代文学作品,而“金石”则象征着经典之作的坚固与长存。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于古代文艺作品持久不衰、感人心魄的赞美。

紧接着,“长记诗境平生,诗豪酒圣,亦自仙中谪。”则是对自己一生的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总结。词人将自己比作“诗豪”,与历史上的文人雅士相提并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精神境界的向往。

在“畴昔停桡追欢处,忍听邻人吹笛。”这句话中,词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一同泛舟湖上、举杯畅饮的情景,如今却只能独自一人静听隔壁传来的笛声,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词人现在的孤寂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董相林荒,贺公湖在,俯仰成陈迹。”这里提到的“董相”、“贺公”应是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地点,而“林荒”则意味着时间流逝,一切繁华如同荒废的园林。而“俯仰成陈迹”则表达了词人对于一切英雄事迹最终都成为过去、化作尘土的无奈感受。

全诗最后,“两翁已矣,年年孤负今夕。”这句话中,“两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人物或是词人的朋友,而“已矣”则意味着他们已经不在人间。词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强调了自己的孤独感,以及对于无法与这些英杰共度佳节的遗憾。

总体而言,这首词以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将个人生活中的点滴回忆、历史文化的广博知识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融为一体,展现了词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十九)丁卯生朝

小孙盘问翁翁,今朝怎不陈弧矢。

翁道暮年惟只眼,不比六根全底。

常日谈玄,馀龄守黑,赤眚从何起。

鬓须雪白,可堪委顿如此。

心知病有根苗,短檠吹了,世界朦胧里。

纵有金篦能去翳,不敢复囊萤矣。

但愿从今,疾行如鹿,更细书如蚁。

都无用处,留他教传麟史。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六)五和

隆乾间事,两翁有、手泽遗编曾纪。

余掌兰台修纂到,景定初开忠邸。

抔起复麻,奋涂归笔,嚼碎张巡齿。

德音犹在,非卿何足语此。

老来兹事都休,问门前宾客,今朝来几。

达汝空函,投伊大瓮内,谁曾提起。

丹汞灰飞,黄粱炊熟,跳出槐宫里。

儿童不识,秃翁定是谁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七)六和

轮云世故,千万态、过眼谁能殚纪。

只履携归消许急,日暮行人问邸。

麝以脐灾,绒为尾累,焚象都因齿。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此。

检点洛下同盟,萧疏甚,白发戴花人几。

一觉齁齁,笑仆家越石,闻鸡而起。

颜发俱非,头皮犹在,胜捉来官里。

俗间俚耳,未曾闻这腔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十五)四和

太丘晚节,把家事、一切传他谌纪。

业已休休,又谁解露绶,会稽郡邸。

张丈殷兄,阮生朱老,相与为唇齿。

酒楼犹记,谪仙尝醉于此。

一二耆旧贻书,新来强健否,问年今几。

谢傅当时,却因个甚,抛了东山起。

对局含嚬,闻筝堕泪,围在愁城里。

吾评晋士,不如归去来子。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