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一)次韵被命出城共汎

三骢忽出乘楚艘,直气突兀如吴涛。

大都智勇皆世豪,横身破浪亲战舠。

回舷受箭谁畏曹,猛士心伏寒生毛。

风声鹤唳传九皋,何用宝刀称孟劳。

右持酒杯左持螯,功成各慕前人高。

不言大享烹太牢,下与尺鴳翔于蒿。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吴仲庶殿院与友人吕冲之、马仲涂一同泛舟的情景,以马匹和勇士的形象为喻,展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三骢忽出乘楚艘",以骏马比喻他们的快速行动,"直气突兀如吴涛"则形容他们气势如江涛般磅礴。诗人赞美他们的智勇双全,敢于面对挑战,"横身破浪亲战舠",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他们亲身投入战斗的场景。

"回舷受箭谁畏曹",表现出他们的无畏精神,即使是面对强敌也无所畏惧。"猛士心伏寒生毛",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他们的英勇。接下来,诗人借用"风声鹤唳传九皋",暗示他们的行动声威远播,犹如鹤鸣九天。

"何用宝刀称孟劳",表达了他们不屑于炫耀武力,而是追求内心的荣誉。"右持酒杯左持螯",描绘了他们饮酒赏蟹的轻松氛围,体现了他们对功成后的淡然态度,"各慕前人高"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

最后,诗人以"不言大享烹太牢,下与尺鴳翔于蒿"作结,寓意他们不追求奢华生活,而是如同小鸟在草丛中自由飞翔,体现了他们的谦逊和淡泊。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展现了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价值观。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吴仲庶殿院寄示与吕冲之马仲涂唱和诗六篇邀予次韵焉(其四)汴渠

我实山野人,不识经济宜。

闻歌汴渠劳,谩缀汴渠诗。

汴水源本清,随分黄河枝。

浊流方已盛,清派不可推。

天王居大梁,龙举云必随。

设无通舟航,百货当陆驰。

人间牛骡驴,定应无完皮。

苟欲东南苏,要省聚敛为。

兵卫讵能削,乃须雄京师。

今来虽太平,尽罢未是时。

愿循祖宗规,勿益群息之。

譬竭两川赋,岂由此水施。

纵有三峡下,率皆粗冗资。

慎莫尤汴渠,非渠取膏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吴冲卿出古饮鼎

精铜作鼎土不蚀,地下千年藓花幂。

腹空凤卵留藻文,足立三刀刃微直。

左耳可执口可斟,其上两柱何对植。

从谁发掘归吴侯,来助雅饮欢莫极。

又荷君家主母贤,翠羽胡琴令奏侧。

丝声不断玉筝繁,绕树黄鹂鸣不得。

我虽衰苶为之醉,玩古乐今人未识。

形式: 古风

吴冲卿示和韩持国诗一卷辄以为谢

叶公所好者,熟已识头角。

一日真物来,骇汗沛且渥。

我初见韩子,蜿蜒喷雷雹。

子复蛟龙文,气象不可捉。

畏怀但惊顾,得与前事较。

形式: 古风 押[觉]韵

吴冲卿学士以王平甫言淮甸会予予久未至冲卿与平甫作诗见寄答之

老马力尽道路长,岂若壮骥思腾骧。

项穷临流叹不逝,燕骨埋没庸可伤。

我今六十趋南北,饥肠不足面黧黑。

少年心志一点无,千里区区安所得。

往居闾闬乏经过,闭门读书多废食。

便从冠带向仕途,强颜希禄非贪职。

昨逢王倩昧平生,一见如旧心相倾。

谈经树下任日炙,酒狂便欲骑长鲸。

谁意同行有迟疾,先入大梁凡几日。

大梁故人怜钝衰,迭为寄唱辞严密。

卒章言买羊与酒,虽齿动摇能饫溢。

亦知红颊教新成,更愿旧朋邀六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