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岩

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

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

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

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

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

经巢居士鸾鹤群,一丝不净落世氛。

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

买宅径思傍云住,下视扰攘同飞蛟。

犵童獠妇不雕琢,岁时鸡豆情殷殷。

那能龌龊走尘状,过而识悔神当欣。

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郑珍的《飞云岩》描绘了一处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首句“扶舆灵秀各有分,贵州得此一朵云”,赞美了贵州大地的灵秀之气,飞云岩犹如其中的一朵独特云彩。接下来的诗句“蛮风万古吹不化,中有元气常氤氲”强调了飞云岩的坚韧与内在生命力,仿佛蕴含着亘古不变的元气。

诗人进一步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手信幻极,四海不作雷同文”,认为飞云岩是天地造化的杰作,独一无二。岩体本身不问世事,象征着超然,“兹岩岂复涉世想,云将授削天磨斤”,表达了对岩体坚贞不渝品质的赞赏。

然而,诗人提醒人们不要自我夸耀其奇妙,“成时莫自赞其妙,俗间巧颂徒云云”,暗示真正的美在于自然而非世俗的赞誉。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远离尘嚣,跋山涉水只为一睹飞云岩的风采,“纡行五日为看此,所见乃过前所闻”,并被其美景深深打动。

“十里泉声接幽壑,苍苍万木烟缤纷”,通过描绘周围的山水和树木,展现出飞云岩环境的宁静与生机。诗人甚至产生了归隐之心,“买宅径思傍云住”,希望能与云为伴,远离尘世喧嚣。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对自然的敬畏,“儿女催人待粗了,挥手一谢云中君”,表达了对飞云岩的感激之情,并以告别的方式结束了这首诗。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崇敬。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题北海亭图

黄芝萎地茄花明,十狗五彪恣纵横。

地轰天鸣覆乾清,北海亭子乃孤撑。

亭中老翁一诸生,举手欲障斗内星。

惜哉当日事不成,正气耿耿留元精。

吾观史家已吞声,此图复出二百载,澒洞千秋思古情。

蟒山压筵苍郁葱,展图惨怛来悲风。

江光黯黯云冥濛,若有人兮烟树丛。

倏忽置身画图里,眼底尽是人中龙。

举幡慷慨孙夏峰,赤帻从之张果中。

策蹇掀髯去匆匆,醵金无乃鹿太公。

团瓢深墨小镫笼,破柱复壁难为容。

完天朱老侠胆雄,吴桥归卧齁隆隆。

秘狱此时走尸虫,伤心投匦仍未终。

后来者谁茅止翁,此老十万兵罗胸。

婆娑柳下杖瘢红,戟指尚自谈辽东。

太常堂堂儒者宗,晚学农圃悲天梦。

矫首似望孙文忠,历历斯人肝肺同。

一重一掩吾安从,大叫乃止一亩宫。

吾知画师非俗工,直以浩气还太空。吁嗟!

阳球不作司隶死,清流故让此曹子。

朱家鲁褒徒为耳,独此炯炯差足恃。

长叹英贤皆已矣,卷去斯亭掷杯起,白虹正贯旁沟水。

形式: 古风

月下对菊示子何

天公爱菊同幽人,夜遣明月来写真。

秋魂尽入影中去,澹澹花枝空有痕。

半山亭子坐来久,衣袂渐冷胸中温。

花气增浓月益白,枝枝插在玻璃盆。

深露微光上蛛网,暗蛩细响吟篱根。

凉风疏疏度不尽,时见水面鱼吹纹。

乾坤清气盎两候,不在深夜即在晨。

昏昏世中声色窟,那得一刻能鲜新。

君思此时富贵儿,多少膻荤聚飞蚊。

香衾醉眼待苏醒,已日白日堆红尘。

百岁何由见此景,老死不知清净因。

我今无愁亦无乐,默默饱受花月薰。

意惬不须爪爬背,四山岑寂同忘言。

形式: 古风

携儿游上下天门过生日地在桐梓郭东十五里山势凑此峭迫上下距里许开为两门皆悬壁穹窿深十余丈其宽倍之溱溪东源所经未涨时人可过两门内有田有村游其中俯仰周览皆崖石苍白相间而垠堮上又皆长萝古松碧入云表恍然已出尘世也

不知为先有水后有山,山来避水过其间。

抑不知先有山后有水,水来破山出其里。

春风铿杖游天门,两门中若桃花源。

小儿怪问山水意,异境恍惚难为言。

尝疑混沌时,必有物混成。

十二万年中,布置开天明。

继又几何年,辟地令就千万形。

然后下视历历者河岳,上视昭昭为日星。

人目之所不及见,知有几许神妙何从名。

如此小山川,其初骨脉殊不清。

爬高抉塞举手事,奇熊诡状因以呈。

今观太华峰,掌蹠遗巨灵。

寻当雷劈山,瞬息已变更。

何况天地母,可以智力思议求其能。

看山自有真,心会不在远。

强欲索根原,纵得亦已浅。

我观我生犹未知,且可山水相娱嬉。

何缘无事自取闹,笑看岩间红杏枝。

形式: 古风

有感(其一)

一榻来青阁,三霜古白田。

丹铅销削布,文献付山川。

服渐为人指,刀应善自全。

长怀豆卢杖,搔首意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