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鼐所作的《简斋年七十五腹疾累月自忧不救邀作豫挽诗》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废弃宫殿的感慨与随园花竹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即将离世的哀伤。
首句“宫阙前朝迹惘然”,诗人站在废弃的宫殿前,心中充满了对往昔辉煌的追忆与失落感。“惘然”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迷茫。接着,“随园花竹独清妍”一句,转而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清新的画面,随园中的花木在春日里绽放,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好。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故墟凭吊终难免,且愿从游更数年。”最后两句,诗人将思绪拉回现实,面对友人的离世,他既感到难以避免的悲伤,又表达了希望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愿望。这里既有对逝去时光的不舍,也有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友情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永恒之间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