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三)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

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生活场景,通过“银瓶”、“寒浆”、“凿井”、“河梁”等意象,展现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细节。

首句“银瓶随意汲寒浆”,以“银瓶”为载体,生动地表现了人们从井中汲取清凉泉水的过程,体现了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随意”二字则流露出一种自在、随性的态度,仿佛取水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自然而然,无需刻意。

次句“凿井家家近户旁”,进一步描述了乌鲁木齐地区的居住环境。家家户户都靠近自己的井,意味着水资源的便利和充足,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这种邻里之间共享资源的景象,体现了社区的紧密联系和互助精神。

后两句“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则将视角转向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春天的二三月,对于农民而言是播种与期待收获的季节,但诗人却说“只恨”,可能是因为这个时期需要更多的劳作和准备,而无法享受其他季节的悠闲。然而,即便如此,人们依然要“携素绠上河梁”,即继续打水,维持生活的需要。这既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也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坚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乌鲁木齐地区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面对季节变化时的勤劳与乐观。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四)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五)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六)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

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七)

长波一泻细涓涓,截断春山百尺泉。

二道河旁亲驻马,方知世有漏沙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