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二)

良田易得水难求,水到深秋却漫流。

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风土人情与自然环境的独特之处。首句“良田易得水难求”,点明了新疆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农田的开发往往受限于水资源的稀缺。接着,“水到深秋却漫流”描述了深秋时节雨水充沛,河流泛滥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新疆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

后两句“我欲开渠建官闸,人言沙堰不能收”,表达了诗人对于改善当地水利设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渴望与尝试。然而,面对“沙堰不能收”的现实,又暗示了工程实施的困难与挑战,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新疆地区在自然条件制约下的人类生存智慧与努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三)

银瓶随意汲寒浆,凿井家家近户旁。

只恨青春二三月,却携素绠上河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四)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

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五)

白道飞流似建瓴,陡陀不碍浪花鸣。

游人未到萧关外,谁信山泉解倒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十六)

半城高阜半城低,城内清泉尽向西。

金井银床无用处,随心引取到花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