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王登泰山奉令旨作

宫漏声沉天欲晓,严车整队东郊道。

泰岳巍然境内山,暇日登临散襟抱。

初闻鼓吹入深谷,倏见旌旗出林杪。

扪萝不惮路崎岖,直欲高跻极飞鸟。

峻拔中霄日观峰,阊门白马明双瞳。

下视沧溟一杯水,六鳌背负三神宫。

东封古来天子事,石壁千寻刻文字。

吾王祇欲穷冥搜,䬃䬃冷风引飞骑。

上界群仙朝玉京,空中夜半天鸡鸣。

阴崖凿开混沌窍,石髓饮来毛骨清。

乐不可极下山去,羽盖霓幢拥归路。

奥域灵区非世间,回首苍茫隔烟雾。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鲁王登泰山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黎明前的静谧到日出时的辉煌,从山脚至山顶的艰难攀登,再到俯瞰世界之感的宏大视野。

首句“宫漏声沉天欲晓”,描绘了清晨时分,宫廷中的钟漏声已渐沉寂,天色即将破晓的宁静景象。接着,“严车整队东郊道”则展示了鲁王准备出发,车队整装待发,前往东方郊外的情景。

“泰岳巍然境内山,暇日登临散襟抱”两句,点明了泰山的雄伟壮观,以及鲁王在闲暇之日登临此山,得以释放心胸的愉悦心情。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初闻鼓吹入深谷,倏见旌旗出林杪”等描绘,展现了登山途中所见的壮观景象,以及鲁王内心的激动与期待。

“扪萝不惮路崎岖,直欲高跻极飞鸟”表达了鲁王面对山路的崎岖,仍不畏艰险,渴望攀登至极高的境界,如同飞鸟一般自由翱翔的决心。随后,“峻拔中霄日观峰,阊门白马明双瞳”描绘了鲁王最终到达日观峰,眼前景象壮丽,仿佛阊门白马映照着他的双眼,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下视沧溟一杯水,六鳌背负三神宫”则展现了鲁王站在山顶俯瞰大地,感觉世界如一杯水般渺小,而远处的神宫则被六鳌背负,寓意着对宇宙的敬畏与对自然力量的赞叹。

“东封古来天子事,石壁千寻刻文字”提到了古代天子封禅泰山的传统,以及石壁上刻有的历史文字,象征着鲁王此次登泰山的庄严意义。

“吾王祇欲穷冥搜,䬃䬃冷风引飞骑”表现了鲁王渴望探索未知,即使面对寒冷的风,也愿意骑马疾驰,追求知识与真理。

“上界群仙朝玉京,空中夜半天鸡鸣”描绘了鲁王想象中的仙境,群仙朝拜于玉京之上,夜晚的天空中传来鸡鸣之声,充满了神秘与幻想。

“阴崖凿开混沌窍,石髓饮来毛骨清”则是对自然奇观的赞美,阴暗的山崖被开凿,露出混沌未开的洞穴,饮用其中的石髓,使得身体感到清爽。

最后,“乐不可极下山去,羽盖霓幢拥归路”表达了鲁王在享受完登山的乐趣后,带着满足的心情下山,由羽盖和霓幢簇拥着返回,象征着这次旅行的圆满结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鲁王登泰山的壮丽旅程,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传统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56)

释宗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蜀王江汉朝宗图

江之水,出岷山,汉之水,出嶓冢,万古波涛坤轴动。

荆州东下汇流长,江汉朝宗名益重。

大哉金陵天子都,万方臣子争奔趋。

有如百川到溟渤,混茫无际涵空虚。

贤王受命封蜀土,忠孝为藩奉君父。

大峨遥挹北辰高,保障西南天一柱。

江之永,汉之广,蘼芜绿草年年长。

谁知派自天潢分,天潢近在青冥上。

形式: 古风

潭府四畅亭

读古书,弹古琴,一亭风月开清襟。

临池洗砚写新句,玉壶旨酒时一斟。

如此四畅,载登载临。

美哉修身治国,上顺君父,足以大畅吾王之心。

梁园咏雪,多士如林。河间礼乐,和乐且耽。

既不泥乎声色,亦不纵乎田禽。

此亭燕坐自朝夕,亭前花木春阴阴。

衡山高,湘水深,天长地久扬德音。

形式: 古风

送思上人还霅上

玄冬雨雪方载阴,闭门黄叶和云深。

重冈复岭乌不度,岂有远客来相寻。

怜君两屐无新齿,足趼荒途五百里。

扪萝高陟麻姑坛,斧冰乱涉琴高水。

为我岩居十日留,夜窗说尽东西州。

平生故人得消息,既有新喜仍新愁。

我方无以慰幽独,子来何迟去何速。

山川悠悠锡影孤,海阔天高一黄鹄。

谢君相知未深厚,索我诗词我何有。

自嗟百挫英气摧,敢以文字誇人口。

君当盛年宜自强,美玉雕琢为圭璋。

明朝别后母相忘,水晶宫里泾川傍。

形式: 古风

东皋老人歌

东皋老人七十馀,眼明能读细字书。

年来不肯城郭住,无事只爱东皋居。

东皋所居良不俗,松竹桑榆翠围屋。

前畦后圃花相映,满眼儿孙美如玉。

老人心中乐闲旷,时时倚杖东皋上。

乌纱侧裹酒半酣,目送飞云度青嶂。

吾知老人与世违,东皋幽处无是非。

吁嗟怵迫何所为,世间富贵多危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