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晚眺

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閒。

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

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

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夕阳余晖洒在崦嵫之外,秋天的凉意弥漫在空旷的沆砀间。
清亮的江水无比美好,白鸟似乎也承受不住这份宁静。
雨后的云雾散去,露出山顶的月亮,映照在弯曲的河湾。
骑马归途,伴随着悠扬的角声,回头望去,只见六朝古山尽收眼底。

注释

崦嵫:古代神话中的日落之处,象征着时间的尽头。
沆砀:形容水气弥漫的样子,此处指秋天的雾气。
调角:古代军中的乐器,此处指号角声。
六朝山:泛指中国历史上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江南建立的都城附近的山峦。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景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开篇“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閒”两句,设定了一种淡远之感,崦嵫、沆砀都是地名,用来营造一种深远的氛围,秋天的景色则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接着“清江无限好,白鸟不胜闲”两句,诗人赞美了江水的清澈和白鸟的悠闲,这里的"无限好"表达了一种超越具体数量的美好,而"不胜闲"则传递出一种宁静自在的生活态度。

中间“雨过云收岭,天空月上湾”两句,描绘了一个典型的秋夜景象。雨后云散,露出山峦,天空开阔,月亮悬挂于山湾之上,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

末尾“归鞍侵调角,回首六朝山”两句,则是诗人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情感寄托。"归鞍"意味着返回,而"侵调角"则是指马鞍上的装饰物逐渐被枝叶所遮蔽,这象征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回首六朝山"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历史的眷恋,特别是对六朝时期的怀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心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江南

江南春起柂,秋至尚波涛。

问舍才能定,呼舟已复操。

行歌付浩荡,归梦得萧骚。

冉冉欲何补,纷纷为此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汤泉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其二)

雨过百泉出,秋声连众山。

独寻飞鸟外,时渡乱流间。

坐石偶成歇,看云相与还。

会须营一亩,长此听潺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其一)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径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