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土村入北寺二首(其一)

木杪田家出,城阴野径分。

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

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农舍在树梢头显现,城边小路通向田野。
清澈的沟渠流淌着碧绿的水,农田上稻谷如黄云般铺展。
稀疏的槿花仿佛被脂粉点染,深深的荷叶似有水麝焚烧的香气。
夕阳西下,人影渐隐,只有鸡鸭结群觅食。

注释

木杪:树梢。
田家:农家。
城阴:城郊。
野径:乡间小路。
溜渠:流水渠道。
碧玉:形容水色碧绿如玉。
畦稼:田地里的作物。
黄云:比喻金黄的稻谷。
薄槿:稀疏的槿花。
烟脂:形容颜色鲜艳如脂粉。
深荷:深色的荷叶。
水麝:指荷香类似麝香。
夕阳:傍晚的太阳。
人不见:人影消失。
鸡鹜:鸡和鸭子。
自成群:自行结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个静谧而生动的乡村画面。开篇“木杪田家出,城阴野径分”立即设定了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边城附近的田园之中,其中“木杪”可能指的是树木丛生的田间小路,而“城阴野径分”则描绘出了城郊的宁静与偏僻,野径蜿蜒曲折。

接下来的“溜渠行碧玉,畦稼卧黄云”通过对溪流和农田的描写,增添了画面的鲜明色彩。溪水清澈如同碧玉一般,田间作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金黄色的波浪。

“薄槿烟脂染,深荷水麝焚”则进一步渲染了景致,槿花轻盈的香气与荷花盛放时水面的清凉交织,营造出一个既有生机又不失淡雅的意境。

最后,“夕阳人不见,鸡鹜自成群”的描写则使画面达到高潮。夕阳西下,人类活动的踪迹不再显现,而自然界的生命却在这个时刻活跃起来,鸡鹜自由地聚集成群,展示了一个无人干扰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色彩的运用,不仅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更在情感上寄寓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

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

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

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

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山借扬州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豪华祇有诸陵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至开元僧舍上方次韵舍弟二月一日之作

溪谷溅溅嫩水通,野田高下绿蒙茸。

和风满树笙簧杂,霁雪兼山粉黛重。

万里有家归尚隔,一廛无地去何从。

伤春故欲西南望,回首荒城已暮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舟中读书

冉冉木叶下,萧萧山水秋。

浮云带田野,落日抱汀洲。

归卧无与语,出门何所求。

未能忘感慨,聊以古人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