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传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
今古岂二道,死生惟一心。
颠风掀旷野,痴雪厄寒林。
不改隐居操,扃门自鼓琴。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遣兴二首(其二)》。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行为,展现了诗人对生死、道德与坚持自我操守的深刻思考。
首句“传家曾受易,所得亦良深”点明了诗人的家学渊源,他从《周易》中汲取了深厚的智慧。接着,“今古岂二道,死生惟一心”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今不变之道的理解,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对于生死的思考和态度应保持一致,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深度。
“颠风掀旷野,痴雪厄寒林”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象征人生的艰难与挑战。狂风席卷旷野,痴雪困住寒林,形象地描绘出生活的不易与困境。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而动摇,而是以“不改隐居操,扃门自鼓琴”作为回应。即使面对外界的风雨和严寒,他依然坚守自己的内心世界,闭门独处,弹琴自娱,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自我操守的坚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行为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坚持的高尚品质。
不详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大地疮痍痛正新,南归不避雪纷纷。
柳边人忆一湖锦,松下僧闲九里云。
熟路有缘家易到,空经无字世难闻。
菖蒲涧水濯双足,雁荡山巅曝夕曛。
凤鸮同为禽,麟虎同为兽。
以彼善恶殊,致令分去取。
恶者伪以善,惑世不可究。
唯在行事间,以理观于久。
或不近人情,避之如避臭。
君子重结交,芳名垂宇宙。
伐木义不古,伪敬溢颜面。
交接无真情,面是背乃变。
疏则易为恩,密则将成怨。
当学晏平仲,终始保相见。
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