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下

西日照高树,树头子规鸣。

东风吹野水,水畔江蓠生。

尽日看山立,有时寻涧行。

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夕阳照在高高的树梢,杜鹃在树头啼鸣。
东风吹拂着田野的水面,水边生长着江蓠草。
整天凝望山峦站立,有时也会沿着溪水行走。
就这样悠悠度日,何时才能像守城人那样有目标地生活。

注释

西日:夕阳。
高树:高高的树木。
子规:杜鹃鸟。
野水:田野的水。
江蓠:一种水边生长的草本植物。
尽日:整天。
立:站立。
涧行:沿着溪水行走。
兀兀:无所事事的样子。
长如此:长久如此。
专城:指守卫城池的人,引申为有目标、有职责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和的乡村风光图。"西日照高树,树头子规鸣"表达了夕阳下的景致,阳光照耀着高大的树木,而树梢间传来了鹊鸟的鸣叫声,给人以温暖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接着是"东风吹野水,水畔江蓠生",东风轻拂过田野和河流,使得水边的蓠草茁壮成长,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界的勃发生机。

诗人在"尽日看山立,有时寻涧行"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探索,既有静止之美,也有动态之趣。"兀兀长如此,何许似专城"则是诗人对于这片美丽景致的一种感慨和赞叹,似乎在寻找一个比喻来形容这种恬淡的生活状态,而最后以"专城"作为最适合的表达,这里的"专城"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栖息之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对和谐、平静生活状态的赞美。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采地黄者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时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金銮子晬日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形式: 古风

陕府王大夫相迎偶赠

紫微阁老自多情,白首园公岂要迎。

伴我绿槐阴下歇,向君红旆影前行。

纶巾发少浑欹仄,篮舆肩齐甚稳平。

但问主人留几日,分司宾客去无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青龙寺早夏

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

残莺意思尽,新叶阴凉多。

春去来几日,夏云忽嵯峨。

朝朝感时节,年鬓闇蹉跎。

胡为恋朝市,不去归烟萝。

青山寸步地,自问心如何。

形式: 古风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