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瓯宁魏生赴武举

建安少年请缨客,横槊赋诗两无敌。

辞家去作入彀英,气拂天狼夜无迹。

庙堂尺箠鞭羌胡,智名勇功付壮夫。

引弓没羽世自有,敢问上策当何如。

形式: 古风

翻译

年轻的建安人士请求出征,挥舞长矛吟诗无人能敌。
他们离家投身战场,如同精英射手,气势震慑敌人不留痕迹。
朝廷用策略和武力对付外族,智慧与勇气都交付给英勇的战士。
世间总有射箭高手,一箭穿心,那么您认为最好的策略是什么呢?

注释

建安少年:指东汉末年的才子们。
请缨客:主动请求出征的人。
横槊:横握长矛。
赋诗:吟诗作赋。
两无敌:无人能敌。
入彀英:指被纳入军事目标的精英。
气拂天狼:气势如虹,威慑敌人。
夜无迹:夜晚行动无声无息。
庙堂:朝廷。
尺箠鞭羌胡:运用策略和武力对付羌胡等外族。
壮夫:英勇的战士。
引弓没羽:比喻箭矢直中目标。
上策:最好的策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建安时代的热血少年,他胸怀壮志,渴望一展才华,主动请缨出征,犹如一位英勇的战士。他横握长矛,赋诗挥毫,无人能及,显示出他的文武双全。他决心离开家乡,投身于保卫国家的行列,其气势如同天狼星般震慑夜空,不留痕迹。

诗人接着赞美朝廷能够启用这样的人才,将指挥权和荣誉授予像他这样的勇士,让他们在边疆抵御外敌,智谋与勇气并重。最后,诗人以射箭为喻,指出世间不乏像魏生这样能百步穿杨的英雄,他询问,面对当前的形势,应采取何种上策才能更好地保家卫国。

整首诗赞扬了魏生的英勇精神和朝廷的用人之道,同时也寓含了对战略决策的深沉思考,体现了宋代理想士人的担当与忧虑。

收录诗词(422)

朱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金确然归弋阳

昔我云溪居,送子云溪濆。

重来问何时,笑指溪上云。

一别四周星,坐此世故纷。

衰颜两非昔,华发粲可耘。

我缠风树悲,终日无一欣。

子乃水菽忧,尚此奔走勤。

对床语未终,悬知便离分。

霜风吹客袂,别意如丝棼。

子归葛陂上,去路接乡枌。

归梦尚随子,何当叹离群。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深师住妙香寺元住云溪

道人舍幽居,谁管溪上云。

此身白云耳,遑暇南北分。

颇闻妙香山,天花雨缤纷。

宴坐丈室间,历乱旧衲纹。

山前路悠悠,山后水沄沄。

应观川途客,念我奔走勤。

岂无香火缘,他年往相群。

饱食跛铛饭,稀摘幽涧芹。

当令桃花台,白社掩前薰。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送僧

空中世界纷河沙,不知底处为天涯。

乾坤百亿在指掌,触处与子同一家。

云何犹作去来想,千里一跌毫釐差。

坐令契阔费星纪,岭云欲寄山川遐。

拨眉相对此何日,丈室净扫馀天花。

诗豪辨舌久投阁,万窍寂历风无哗。

为君游戏出三昧,妙处那复相聱牙。

往将妙响应空谷,一任飞锡凌苍霞。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效渊明

人生本无事,况我麋鹿姿。

一堕世网中,永与林壑辞。

此行独何事,岂不为寒饥。

弱岁慕古人,颇觉世好卑。

那知齿发迈,终然此心违。

春风到山泽,鱼鸟亦知时。

吾行何日休,流目瞻长岐。

且用陶翁言,一觞聊可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