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八)

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翻译

广东的藤杖上镶嵌着油脂,歙县婺源的隃麋纹理胜过犀牛角。
归来时,装满诗歌的锦囊有多少呢?在福建地区,恐怕有数千首题目等待吟咏。

注释

粤:广东的简称。
藤玉板:可能指装饰有玉石的藤杖。
泽于脂:油脂光泽。
歙婺隃糜:歙县和婺源两地的特产,隃麋是一种古代的毛笔材料。
理胜犀:纹理优美超过犀牛角。
归日:返回的日子。
锦囊诗:用锦囊收藏的诗歌。
七闽:泛指福建地区,古代称福建为七闽。
数千题:数千首待作的诗题。

鉴赏

这段诗歌选自宋代诗人李廌的《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八)》。李廌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以诗文著称,其作品多涉及友情、离别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情感抒发。

诗中的“粤藤玉板泽于脂,歙婺隃糜理胜犀”一句,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竹子比作精美的玉板,形容其质地细腻如同涂有脂膏,而“歙婺隃糜理胜犀”则是对竹叶纹理的细致描绘。这里诗人运用了拟物化和夸张的手法,使得竹子的形象生动起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

“归日锦囊诗几许,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诗人对于即将离别的朋友所赠送的诗篇数量和质量的一种期待。其中,“归日锦囊”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心意,希望这些诗句如同珍贵的礼物一样被好友珍藏;“七闽当有数千题”则是对诗歌数量的一个夸张说法,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廌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也透露出他对于友谊以及自然美景的珍视。通过这短小的片段,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细腻。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七)

瓯闽接壤气多同,只恐泉南有飓风。

撅虹见时定翻海,禦寒裘褐要重重。

形式: 七言绝句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六)

泉南南浦是南溟,瘴雾熏人不用醒。

想对文书搔首罢,刺桐花下学兰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五)

梅雨晴时荔子丹,绛囊青幄共檀栾。

按图读谱尝珍品,大胜关西苜蓿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送元勋不伐侍亲之官泉南八首(其四)

解知身世两鸿毛,肯羡一钩连六鳌。

有口惟宜醉醇酒,时时痛饮读离骚。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