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川今古在,伯业已寥寥。
野雾迷花径,秋烟隔市桥。
溪深新涨雨,江浊暗生潮。
自喜兹行好,翩翩远市嚣。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所作的《次韵答樊山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远离尘嚣的心境。
首句“山川今古在”,展现出时间的永恒与山川的稳固不变,暗示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接着,“伯业已寥寥”暗指英雄事业的凋零,流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淡淡哀叹。
“野雾迷花径,秋烟隔市桥”两句,通过写实的景物——弥漫的野雾遮蔽了花径,秋日的炊烟隔断了市桥,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
“溪深新涨雨,江浊暗生潮”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象,雨后溪水上涨,江面因潮汐而浑浊,这些动态画面寓示着生活的动荡与变化,也反映出诗人对平静内心世界的坚守。
最后,“自喜兹行好,翩翩远市嚣”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他为自己能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这份宁静而自由的生活感到欣喜。"翩翩"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借景抒怀,体现了王冕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
不详
市廛余热恼,岩壑足清凉。
水静鱼儿乐,风微桂子香。
异邦人苦雨,故国雁啼霜。秋晚何多事?
吟诗送客忙。
永嘉城郭如斗样,魁峰兰若倚青霄。
江空月色上楼白,风挟海声连地摇。
高僧居此兴不浅,閒客登临思亦饶。
我欲与君飞舞去,更呼仙子共吹箫。
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
来客不辞三径雨,乘凉常得四时秋。
青天影动朝阳凤,落月光移隔水楼。
夜半梦回环佩响,却疑歌吹在扬州。
楚地秋风劲,湘江夜雨深。
不看双凤舞,恰听老龙吟。
正直崇高节,岁寒同我心。
悠悠向京国,转转忆山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