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后数日方持斋诵经而东园游人甚盛因而赋此

芳物忽过半,寒食已阑珊。

园静鸣鸟下,花稀新叶繁。

焚香翻贝叶,谢客掩柴关。

止酒方清坐,畦蔬助晚餐。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美好的事物已经过去了一半,寒食节也接近尾声。
园子宁静下来,鸟儿落下歇息,花朵稀疏,新叶茂盛生长。
点燃香火翻阅佛经,谢绝客人关闭柴门。
停止饮酒,静静地坐着,菜园里的蔬菜足够晚餐所需。

注释

芳物:美好的事物。
忽:突然。
阑珊:将近结束。
园静:园子安静。
鸣鸟:鸣叫的鸟儿。
花稀:花朵稀少。
新叶繁:新叶繁茂。
焚香:点燃香火。
贝叶:佛教中的贝多叶,用来写经书。
谢客:拒绝客人。
柴关:柴门。
止酒:停止饮酒。
清坐:静静坐着。
畦蔬:菜园里的蔬菜。
晚餐:晚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野风光图。诗人通过对时节变化、自然景物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情境。

“芳物忽过半,寒食已阑珊。”这里,“芳物”指的是春天里那些美好的花草树木,它们已经迅速地走过了生长的一半;“寒食”是古代的一个节气,指清明前后,当时风俗禁忌饮酒肉食,所谓“已阑珊”则说明这个时间节点已经过去,但春天的气息依然。

“园静鸣鸟下,花稀新叶繁。”诗人来到一个安静的园中,只有鸟儿在树梢间鸣叫;而当季的花朵虽然不再如初春时那样繁盛,但新长出的叶子却是繁茂的。这两句突出了春末的特点:生机勃勃,然而又有些许凋零。

“焚香翻贝叶,谢客掩柴关。”诗人在室内焚烧香料,同时翻弄着贝壳制成的扇子(贝叶),这可能是他准备斋戒、诵经的一部分动作;“谢客”则表明他向来访的宾客告别,可能是因为即将开始的宗教仪式不便接待。而“掩柴关”则意味着诗人要封闭自己的居所,以示专心致志。

“止酒方清坐,畦蔬助晚餐。”由于寒食后的斋戒,诗人停止了饮酒,只能安坐在清净的环境中;“畦蔬”指的是园中种植的蔬菜,这里则是用来辅助简单的晚餐。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观察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沉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这个季节转换时刻所体验到的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寒鸦词

寒鸦来时九月天,黄梁萧萧人刈田。

啼声清哀晚纷泊,迭和群音和且乐。

朋飞聚噪动百千,颈腹如霜双翅玄。

风高日落田中至,部队崩腾钲鼓沸。

高林古道榆柳郊,落叶晴霜荆棘地。

志士朝闻感岁华,田家候尔知寒事。

垄头雪消牛挽犁,荡漾春风吹尔归。

投寒避暖竟何事,长伴燕鸿南北飞。

我滞穷城未知返,为尔年年悲岁晚。

扁舟东下会有期,明年见尔长淮岸。

形式: 古风

寒蛩

寒蛩振翼声骚骚,夜深月影在蓬蒿。

老人虽眠睫不交,愁窗人寂灯无膏。

荒城鸣金睥睨高,北斗下挹江南涛。

悲笳三奏老鸡号,晨光出山开泬寥。

形式: 古风

寓陈杂诗十首(其十)

秦子死南海,旋骨还故墟。

辛勤一生事,空得数编书。

琅琅巧言语,玉佩联琼琚。

知者能几人,憎者颇有馀。

书生事业薄,生世苦勤劬。

持以待后世,何足润槁枯。

兴怀及昔者,使我涕涟如。

道路阻且长,悲哉违抚孤。

形式: 古风

寓陈杂诗十首(其九)

我不知暑退,但觉衣汗乾。

颇怪庭中天,湛然青已宽。

有物叫草根,啾啾自相喧。

问知已新秋,大火流金天。

九土变寒暑,正尔事亦繁。

静观付一笑,吾事宁相关。

但无筋力健,悠然佳意还。

喧喧憎邻里,砧杵乱人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