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头白夫妻分无子,谁令兰梦感衰翁。
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
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年的悲凉画面。开篇即写“头白夫妻分无子”,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家庭断绝的深切感受。“谁令兰梦感衰翁”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与哀伤。接下来,“三声啼妇卧床上,一寸断肠埋土中”,则是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无力感受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蜩甲暗枯秋叶坠,燕雏新去夜巢空”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强化了诗中的哀愁气氛。蜩(蝉)在树上鸣叫,但声音已经变得微弱而凄厉;秋叶枯黄,随风飘落;燕雏刚离巢穴,夜晚的空巢显得格外孤寂。
最后,“情知此恨人皆有,应与暮年心不同”,诗人表达了对人生苦短和晚年孤独的普遍感悟,同时也强调了这种感情在暮年特别深重。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无常、亲人离去以及个人的孤独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
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
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
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
旦暮已凄凉,离人远思忙。
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前事风随扇,归心燕在梁。
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
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