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新政县前逢月夜,嘉陵江底看星辰。
已闻城上三更鼓,不见心中一个人。
须鬓暗添巴路雪,衣裳无复帝乡尘。
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新政县逢月夜时的景象和心境。诗人站在嘉陵江边,看着星辰,听着城上三更的鼓声,而内心却思念着一个不在身边的人。这表达了一种孤独和怀人的情感。
“须鬓暗添巴路雪”一句通过对头发中夹带的雪花来形象地描绘了环境的寒冷,以及诗人内心的凄凉。"衣裳无复帝乡尘"则表明诗人远离家乡,没有了故土的尘埃,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接下来的“曾沾几许名兼利,劳动生涯涉苦辛”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辛勤努力与艰难历程。这些经历不仅是对肉体的折磨,也是对精神的考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思念以及对于功名与苦难的深刻体会。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怀的好诗。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旦暮已凄凉,离人远思忙。
夏衣临晓薄,秋影入檐长。
前事风随扇,归心燕在梁。
殷勤寄牛女,河汉正相望。
楚人千万户,生死系时君。
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干戈长浩浩,篡乱亦纷纷。
纵有明在下,区区何足云。
陶虞事已远,尼父独将明。
潜穴龙无位,幽林兰自生。
楚王谋授邑,此意复中倾。
未别子西语,纵来何所成。
平王渐昏惑,无极转承恩。
子建犹相贰,伍奢安得存。
生居宫雉閟,死葬寝园尊。
岂料奔吴士,鞭尸郢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