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报风姨息,晓乘波后平。
江涵一镜净,山列两眉横。
依约燃犀处,分明倒蔗生。
徐行戒舟子,勿使白鸥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平静的自然景象,结合了夜晚和清晨的宁静与日出后的光明。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对生命流动性的感悟。
"夜报风姨息"一句,以风为媒介,传递着夜晚的宁静,仿佛大自然在夜幕降临时也进入了一种休憩状态。"晓乘波后平"则描绘了清晨日出之后,波光粼粼之中显现出的平和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江涵一镜净,山列两眉横"通过对比手法,将江水比作一面镜子,表明其清澈无暇;山脉则如同人的眉宇,雄浑有致。这里的"镜"和"眉"都是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强调了自然之美及其对人心灵的影响。
"依约燃犀处,分明倒蔗生"这两句诗中,"依约"传递了一种柔和与顺畅的感觉,而"燃犀"则可能指的是某种植物或是特定环境下的景象。"倒蔗生"则描绘出一种生命力强大的自然形态。
最后两句"徐行戒舟子,勿使白鸥惊"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中生活的尊重与谨慎。他提醒自己和他人在行走时要小心翼翼,不要惊扰到那些在水面上自由飞翔的白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珍视态度。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古驿湘潭道,人家松竹林。
山连梅外远,春入柳边深。
征骑虽欣霁,耕犁久望阴。
貂裘嗟已敝,犹怯老寒侵。
雨欠农忧燥,风多客苦埃。
犹寒莺未出,将社燕还来。
桃放红凝脸,梅飘粉褪腮。
春山如旧识,一笑病颜开。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担簦往解蜀山纷,归舸经行老几分。
楚国喜誇新令尹,霸陵畴识故将军。
相逢举酒酹江月,一笑携书访岫云。
乞得身闲了无事,但知耕凿感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