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古驿湘潭道,人家松竹林。
山连梅外远,春入柳边深。
征骑虽欣霁,耕犁久望阴。
貂裘嗟已敝,犹怯老寒侵。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天经过湘潭道时的所见所感。开篇“古驿湘潭道,人家松竹林”两句,设置了一个静谧的田园风光画面,古老的驿站旁边是郁郁葱葱的人家和茂密的松竹林,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山连梅外远,春入柳边深”两句,则将视角转向远处的山峦和近在咫尺的柳树。山上的梅花虽然远离,但依然清晰可见,而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渗透到了柳树之间,展现了季节更迭与自然景物的交融。
“征骑虽欣霁,耕犁久望阴”两句,转而描写了旅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征骑即行军之马,虽然春雨过后天气晴朗,但农夫却仍旧期待着雨水的到来,这不仅反映了农事的艰辛,也透露出人们对于自然恩惠的渴望。
最后,“貂裘嗟已敝,犹怯老寒侵”两句,则流露出了诗人对严寒天气的感受。貂裘是高贵而温暖的皮衣,但即便如此,在这春日里依旧感到寒意,恐怕是由于年岁渐长,体质变弱,所以更容易感觉到冷。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耕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敏锐的观察力。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雨欠农忧燥,风多客苦埃。
犹寒莺未出,将社燕还来。
桃放红凝脸,梅飘粉褪腮。
春山如旧识,一笑病颜开。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担簦往解蜀山纷,归舸经行老几分。
楚国喜誇新令尹,霸陵畴识故将军。
相逢举酒酹江月,一笑携书访岫云。
乞得身闲了无事,但知耕凿感吾君。
江带湖襟护一堤,人烟落落柳依依。
白鸥世界秋容澹,红蓼汀州水际肥。
断岸马危迟弗骤,中流舟顺疾于飞。
归来得自推敲了,更共登楼对夕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