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行

丹阳湖中好风色,晴日波光漾南北。

湖岸人家榆柳行,风飐低昂似迎客。

系船并岸聊一呼,老农指是官田圩。

长衫紫领数百辈,见我罗拜长嗟吁。

政和回头五十载,官长筑圩宛然在。

东西相望五百圩,有利由来得无害。

官圩民圩奚所拘,此地无田但有湖。

围湖作田事应尔,底用彻地还龟鱼。

民圩不坚自招水,水潦何常镇如此。

官圩六十里如城,削平为湖定何理。

请看今来禾上场,七百顷地云堆黄。

县官籴米三万斛,度僧给牒能商量。

我闻此语汗生面,千闻岂如目一见。

吾君神圣坐九重,轻易献言谁复辨。

却忆吴中初夏时,畚锸去决湖田围。

鸡惊上篱犬上屋,水至不得携妻儿。

无田赴水均一死,善政养民那得尔。

寄言父老且深耕,为汝驰书报天子。

形式: 古风

翻译

丹阳湖中景色宜人,晴天波光闪耀南北两岸。
湖边人家排列着榆柳,随风摇曳仿佛迎接客人。
我将船系在岸边,随意呼叫,老农指点那是官家的田地。
众多穿着长衫、紫色衣领的人们,见到我纷纷下拜,感叹不已。
政和年间已过去五十年,官家的堤坝依旧完好。
东西方向望去,五百多个圩田,利大于弊是自然的道理。
官圩与民圩何必区分,这里没有田地只有湖泊。
围湖造田本是常事,为何要彻底破坏生态环境。
民圩若不坚固,自然引来洪水,水灾何时才能停止。
官圩像座六十里的城,若要改为湖泊,道理何在。
眼前稻田一片金黄,七百顷土地丰收在望。
县令买米三万斛,考虑度僧事宜,商议得当。
听到这些,我不禁汗颜,亲眼所见远胜千言。
我们的君主圣明,坐在深宫难以辨别民间疾苦。
回想起吴中的初夏,人们用箕畚挖掘湖田。
鸡飞狗跳,洪水来临,人们无法携带家眷。
无田可逃者只能投身洪水中,善政养民为何如此艰难。
告诫父老们深耕细作,我会写信向天子报告这一切。

注释

好风色:美丽的风景。
晴日:晴朗的日子。
官田圩:官家管理的田地。
紫领:紫色衣领,可能指官员。
政和:宋朝皇帝赵佶的年号。
官圩:官府管理的圩田。
民圩:百姓自己围成的田地。
彻地:彻底挖到地下。
禾上场:稻谷收割后晾晒的场景。
籴米:买入粮食。
度僧:度牒,古代出家人的身份证明。
汗生面:脸上出汗,形容紧张或激动。
轻易:轻率,不慎重。
畚锸:箕畚和铁锹,用于挖掘。
妻儿:妻子和孩子。
驰书:快速写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丹阳湖畔的美丽景色以及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首句“丹阳湖中好风色,晴日波光漾南北”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宁静与明媚。接着,“湖岸人家榆柳行,风飐低昂似迎客”写出了湖边村庄的田园风光,以及村民的热情好客。

诗人乘船游湖,老农告诉他官田圩的历史变迁,官圩的建设曾带来水利之利,但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诗人感慨“政和回头五十载”,指出官圩的建设已有多年,而今丰收的景象与当初的决策形成对比。“官圩民圩奚所拘,此地无田但有湖”表达了对围湖造田问题的思考,认为应当顺应自然,而非过度干预。

诗中提到官府与百姓的矛盾,以及洪水带来的灾难,诗人以“无田赴水均一死”形容当时人民的困境。然而,他也赞扬了那些在困难中仍致力于改善民生的官员,如“县官籴米三万斛,度僧给牒能商量”。诗人深感这些善政不易,感叹“轻易献言谁复辨”。

最后,诗人回忆起自己早年参与决湖田围的经历,强调了善政对于百姓的重要性,并告诫父老们继续深耕,他将此事上报天子,期待引起高层关注。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赵文鼎雨中

老病幽栖不厌閒,未须消息梦长安。

一春意淡连墙竹,终日清香小槛兰。

红蕊便惊风里尽,青林犹惬雨中看。

故人诗卷从头读,似酌芳樽为解颜。

形式: 七言律诗

列岫亭用范伯升韵

自我来南溪,池塘几春草。

结茅依云端,爱此山回抱。

奇峰七十二,罗列景逾好。

岂殊谢公窗,澄江更萦绕。

孤城千家邑,一目可尽了。

植葵思夏深,种菊待秋杪。

物华静中见,至理得深造。

东山与鲁郊,底用评大小。

平生丘壑心,计拙讵能巧。

亭皋远俗客,曳杖日频到。

箪瓢乐未改,在涧槃亦考。

况有吾人诗,飘然异郊岛。

形式: 古风

同尹少稷赋岩桂

江南秋尽犹无菊,只有幽香满岩谷。

纷纷千树散黄金,翠叶离披剪寒玉。

繁枝疑从缺月堕,嫩叶不受微风触。

芳枝冷淡谁与妍,雾雨阴晴自膏沐。

不妨松竹共行伍,要使芝兰尽臣仆。

小山有句嗟未尽,骚经已断谁能续。

每至凋零足惆怅,尚喜炉薰驻馀馥。

为君扫地斗量归,犹胜胡椒夸百斛。

形式: 古风

戏韩子师

读书堂前霜月明,读书堂后霜风声。

主人读书已万卷,足踏省户还专城。

朅来掩关卧不出,左拥韦编右瑶瑟。

似闻天女亦爱静,便喜兰房长英物。

我舍应门才一儿,赵子尤作仙果迟。

白头相看辄浩叹,玉树独满君家墀。

我歌声长君且听,不特交游幸同姓。

极知玉盎有新醅,每恨金觞乃无柄。

从君泥饮不作难,景物过清天复寒。

犀钱汤饼未免俗,琵琶与筝当合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