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海山楼

万航如凫鹥,一水如虚空。

此地接元气,压以楼观雄。

我来自中州,登临眩冲融。

白波动南极,苍鬓承东风。

人间路浩浩,海上春濛濛。

远游为两眸,岂恤劳我躬。

仙人欲吾语,薄暮山葱珑。

海清无蜃气,彼固蓬莱宫。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万艘船只像野鸭般穿梭,一片水域广阔如天空。
此地与天地元气相连,高耸的楼阁显得威武雄浑。
我从中原而来,登高望远感到心胸开阔。
白色的波涛直抵南极,我满头白发迎着东风。
人间的道路漫长无尽,海上的春天雾气蒙蒙。
远行是为了视野开阔,哪里会在意自身的劳累。
仙人似乎在期待我的言语,此时山色青翠朦胧。
海水清澈无幻象,那里本就是仙人居住的蓬莱宫。

注释

凫鹥:野鸭。
元气:天地自然之气。
楼观:楼阁。
眩冲融:头晕目眩,心情舒畅。
南极:地理上的南极。
苍鬓:白发。
浩浩:广大无垠。
蓬莱宫: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海山楼的所见所感。首句“万航如凫鹥”形象地写出船只众多,如同水鸟飞翔,水面广阔如空。接下来,“此地接元气,压以楼观雄”表达了海山楼地理位置的特殊,仿佛连接天地元气,楼阁的雄伟壮观更显得气势非凡。

诗人自言从中州而来,登高后感到心胸开阔,白波映照南极,自己仿佛乘风而行,青丝沾染了东风的气息。接着,诗人感慨人生的道路漫长,海上春色迷茫,但他不畏辛劳,只为远游的视野和心灵的满足。

最后,诗人想象仙人似乎在告诉他,此处虽美,但海面清澈无蜃气,暗示并非真正的仙境,而是人间的蓬莱宫。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豪放豁达的胸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谢主人

春禽劝我归,主人留我住。

一笑谢主人,我自归无处。

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

伐薪政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

形式: 古风

跋任才仲画两首(其二)

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

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蒙示涉汝诗次韵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

烟涵翠縠润,月照金波委。

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

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

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

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

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

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

明当蹑公迹,佳处不待指。

会逢白沙渚,我舍真可徙。

鸣驺傥重来,傍舫倾我耳。

形式: 古风

蒙示黄礀佳诗三读钦羡辄继韵仰报嘉赐

痴儿了官事,官事那可讫。

岂知公偷闲,临水照缨绂。

虽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傥或似山阴,清流可共祓。

贪德实以济,行地不郁郁。

赵洛与陶丘,相比亦彷佛。

解后逢公赏,一洗伏流屈。

可爱不可唾,众议那可咈。

彼是公馀波,本来非俗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