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主人

春禽劝我归,主人留我住。

一笑谢主人,我自归无处。

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

伐薪政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日的鸟儿催促我回家,主人挽留我在他家作客。
我笑着向主人道谢,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该回到哪里。
我打算在溪边觅得三亩地,盖个小屋傍着树,不与邻居相邻。
砍柴这样的事,本就适合有闲情逸致的人去做,分米粮也不必等待老朋友赠送。

注释

春禽:春天的鸟儿。
劝:劝告。
归:回家。
主人:主人。
留:留住。
一笑:微笑。
谢:感谢。
无处:没有地方。
拟:打算。
借:租借。
溪边:溪畔。
结茅:建造茅屋。
依树:靠着树。
不依邻:不与邻居相邻。
伐薪:砍柴。
政:正。
烦:适合。
名士:有闲情雅致的人。
分米:分配粮食。
何须:不必。
故人:老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谢主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春禽劝我归”以春鸟鸣叫唤起诗人归乡之情,暗示了季节更替和自然的呼唤。接着,“主人留我住”表达了主人的热情挽留,但诗人内心却有着矛盾和决绝。

“一笑谢主人,我自归无处”通过微笑婉拒主人,透露出诗人心中的无奈与迷茫,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固定归宿,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后两句“拟借溪边三亩春,结茅依树不依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向往的隐居生活,选择远离尘世纷扰,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

最后两句“伐薪政可烦名士,分米何须待故人”则展现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理想,认为即使是砍柴这样的日常琐事,也不愿劳烦有名望的人,表达出他对独立自主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人际关系的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性较强,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跋任才仲画两首(其二)

前年与孙子,共作南山客。

扶疏月下树,偃蹇涧边石。

赋诗题古藓,三叫风脱帻。

任子不同游,毫端有畴昔。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蒙示涉汝诗次韵

城南天倒影,绿浪摇十里。

使君云梦胸,犹复录此水。

舟行及雨霁,秋色在葭苇。

烟涵翠縠润,月照金波委。

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峙。

向来趋热士,说似颡应泚。

俗子与清游,自古剧函矢。

如何有双脚,受垢不受洗。

异哉公殊嗜,记此两苦李。

诗成堕衡门,名字污纸尾。

明当蹑公迹,佳处不待指。

会逢白沙渚,我舍真可徙。

鸣驺傥重来,傍舫倾我耳。

形式: 古风

蒙示黄礀佳诗三读钦羡辄继韵仰报嘉赐

痴儿了官事,官事那可讫。

岂知公偷闲,临水照缨绂。

虽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傥或似山阴,清流可共祓。

贪德实以济,行地不郁郁。

赵洛与陶丘,相比亦彷佛。

解后逢公赏,一洗伏流屈。

可爱不可唾,众议那可咈。

彼是公馀波,本来非俗物。

形式: 古风

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

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

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