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桑林摇落渭川西,蓼水瀰瀰接稻泥。
幽槛静来鱼唱远,暝天寒极雁行低。
浊醪最称看山醉,冷句偏宜选竹题。
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景象。开篇“桑林摇落渭川西,蓼水瀰瀰接稻泥”两句,以桑树和蓼草为画面焦点,勾勒出一个秋末农耕场景,桑叶随风摇曳,蓼草丛生于水边,与稻田相连,展示了自然与农事的亲密交织。接下来的“幽槛静来鱼唱远,暝天寒极雁行低”两句,则转向听觉和视觉的细腻描绘,一方面是水中的鱼儿似乎在远处发出歌声,另一方面是在阴冷的傍晚时分,大雁飞过天际,其姿态显得格外低沉,这些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
诗人随后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浊醪最称看山醉,冷句偏宜选竹题”表达了对酒的喜爱,以及在山间饮酒时的那份忘我之境。同时,也提及了文学创作,特别是偏好在清冷的环境中以竹为主题来吟诗作赋。这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个人兴趣之间和谐共生的情感态度。
最后,“中表人稀离乱后,花时莫惜重相携”则是对亲人或友人的关切之情。诗人可能经历了战乱或者社会动荡,导致与亲朋好友的分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提醒自己和他人要珍惜在春天这样美好的时光中能相聚的机会,不要辜负这难得的团聚时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平静生活、文学创作以及亲情友谊的深厚情感。
不详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离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
雪冤知早晚,雨泣渡江湖。
秋树吹黄叶,腊烟垂绿芜。
虞翻归有日,莫便哭穷途。
归去宜春春水深,麦秋梅雨过湘阴。
乡园几度经狂寇,桑柘谁家有旧林。
结绶位卑甘晚达,登龙心在且高吟。
灞陵桥上杨花里,酒满芳樽泪满襟。
七子风骚寻失主,五君歌诵久无声。
调和雅乐归时正,澄滤颓波到底清。
才大始知寰宇窄,吟高何止鬼神惊。
叶公好尚浑疏阔,忽见真龙几丧明。
所立共寒苦,平生同与游。
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天澹沧浪晚,风悲兰杜秋。
前程吟此景,为子上高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