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补阙南迁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得罪并非天意安排,明明是被贬谪离开。
一心只想劝谏君主,说话不慎被人误解。
自古以来都有被贬的官员,哪个朝代没有正直的大臣。
公众舆论依然强烈,虽然我被滞留在楚南,春天依旧喧闹。

注释

得罪:获罪,冒犯。
非天意:不是出于上天的旨意。
谪去:被贬谪离开。
身:自身。
一心:全心全意。
贪:渴望。
谏主:劝谏君主。
开口:说话。
迁客:被贬谪的官员。
何朝:哪个朝代。
直臣:正直的大臣。
喧然:喧哗的样子。
公论:公众舆论。
滞:停留,滞留。
楚南:古代中国南方的楚地。
春:春天。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作品,名为《送黄补阙南迁》。诗中表现了对朋友黄补阙被贬官至南方的同情和不舍,以及对于直言不讳之士的肯定和赞扬。

“得罪非天意,分明谪去身。”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认为黄补阙的遭遇并非上天所愿,而是人间的误解导致了他的贬官。这里的“分明”意味着清晰无误,强调黄补阙被贬是一种不公正的对待。

“一心贪谏主,开口不防人。” 这两句则形象地描绘了黄补阙直言真相、忠诚于君主而不顾及个人安危的品格。诗中的“贪”字有贪婪之意,意味着他过度地渴望向君主进谏,而“开口不防人”则显示了他的直率和不设防备。

“自古有迁客,何朝无直臣。”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历史感和无奈。迁客指被贬官的士人,这里诗人感慨地指出,自古以来就有因为直言而遭遇不幸的士人,无论哪个朝代都难以避免这样的现象。

“喧然公论在,虽滞楚南春。” 最后两句则是在说尽管黄补阙被贬至偏远之地,但他的名声和直率的品德依然被人们所称道。即使身处繁华如春天的楚南,他的美名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整首诗通过对黄补阙遭遇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于忠诚直言之士的赞赏,以及对不公正命运的无奈感慨。

收录诗词(330)

杜荀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字:彦之
  • 号:九华山人
  •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 生卒年:846~904

相关古诗词

送紫阳僧归庐岳旧寺

紫衣明主赠,归寺感先师。

受业恩难报,开堂影不知。

松风欹枕夜,山雪下楼时。

此际无人会,微吟复敛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福昌周繇少府归宁兼谋隐

少见古人无远虑,如君真得古人情。

登科作尉官虽小,避世安亲禄已荣。

一路水云生隐思,几山猿鸟认吟声。

知君未作终焉计,要著文章待太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蜀客游维扬

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青春花柳树临水,白日绮罗人上船。

夹岸画楼难惜醉,数桥明月不教眠。

送君懒问君回日,才子风流正少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僧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

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

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