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
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
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僧》。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氛围。开头“道了亦未了,言闲今且闲”表达了一种对佛法或禅理的探索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从来无住处,此去向何山"则透露出一种漂泊不定、寻求精神寄托的况味。
“片石树阴下,斜阳潭影间”描绘了一幅僧人在自然中修行的情景,片石可能是僧人的坐禅之地,树阴下则营造出一片清幽的环境,而斜阳和潭影增添了静谧与深远的意境。
最后,“请师留偈别,恐不到人寰”表达了对僧人临别赠诗、传法的一种请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担忧,怕不能再见到这位僧人的情感。在这里,“人寰”指的是世间尘俗之地,与“无住处”的意象相呼应,强化了诗中对超脱尘世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传达了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渴望,以及对朋友离别时的心情。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
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
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患身是幻逢禅主,水洗皮肤语洗心。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触目生归思,那堪路七千。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自疑双鬓雪,不似到南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