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鸿落照下沧洲,人在云间选胜幽。
好梦知君依魏阙,此生惟我识荆州。
卜居支遁应同志,载酒山公已绝忧。
他日澄江净如练,主人端在塞垣秋。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由自在生涯的向往。
“孤鸿落照下沧洲”一句,以孤独的大雁为象征,渲染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沧洲作为古代隐逸之地的常见意象,这里则是诗人心灵的栖息之所。
“人在云间选胜幽”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寻找心中理想之地的情景,云间胜地代表着高远和超脱,是诗人精神世界的寄托。
接下来的两句,“好梦知君依魏阙,此生惟我识荆州”,通过对历史人物的遥寄和自我的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史事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怀的深沉。这里的“好梦”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而“此生惟我识荖州”则强调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认知。
“卜居支遁应同志,载酒山公已绝忧”两句,通过古代卜居选择宅地的方式,以及与山中的朋友共饮之情,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烦恼、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
最后,“他日澄江净如练,主人端坐塞垣秋”一句,以澄清的江水比喻心灵的宁静,而“主人端坐塞垣秋”则是对诗人或主人在边塞之地安然自得的情景描写,传递出一种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一篇充满了隐逸情怀和超脱精神的佳作。
不详
借与江风入茂林,低低戛玉伴龙吟。
琅玕影动分清奏,鸾凤声寒得至音。
妙处成文元有节,虚中出乐自无心。
子期一听终区别,流水高山不在吟。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冠盖相逢好驻鞍,况知北陆已迎寒。
诏归未觉尧天远,星应休辞蜀道难。
款听话言敦夙契,更催歌舞奉清欢。
慇勤莫惜通宵醉,归约松梢月影残。
少健有力入云耕,耕云不怕山重重。
岁时伏腊追社集,照水自爱双颊红。
三十馀年废田舍,芋魁豆饭忘乃翁。
誓归复讲旧生计,无谓我不如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