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居无可上人相访

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

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

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

野客将禅子,依依偏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自从搬到这里,很少有事情打扰。
长时间的雨水让邻居的园子荒芜,秋水映照着远处的山峦。
书桌上枯黄的落叶飘落,枕边的孤云悠然自在。
野外的访客和僧侣,互相依赖,常常来去往复。

注释

居此地:居住在这个地方。
事相关:与我有关的事情。
积雨:连绵的雨水。
荒邻圃:荒废的邻居菜园。
秋池:秋天的池塘。
远山:远方的山。
砚中:书桌上的砚台。
枯叶落:落叶飘落。
断云:孤零零的云。
闲:悠闲。
野客:野外的客人,可能指僧人。
禅子:僧侣。
依依:依恋的样子。
偏往还:常常往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诗中“自从居此地,少有事相关”一句表明诗人选择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这里的“事”指的是尘世间的纷争和俗务,而“关联”则是指这些事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的心境异常宁静。

接着,“积雨荒邻圃,秋池照远山”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积水成灾的荒废园圃和秋天清澈的池水映衬着远处的山峦,都透露出一种萧瑟孤寂之感,彰显了诗人隐居生活中的静谧与孤独。

“砚中枯叶落,枕上断云闲”则是从细微处捕捉诗人的内心世界。古人常用砚台来比喻文人墨客,这里的“砚中枯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机的凋零,而“枕上断云”则表达了诗人在静夜里对远方云彩的遐想,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态。

最后,“野客将禅子,依依偏往还”一句展示了诗人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即偶尔来访的僧侣或行者。这些“野客”带着某种精神追求而来,也许是为了寻求心灵上的安慰或者是对生活有更深的领悟。在这样的交流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内心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诗人贾岛以其独特的艺术感知和深邃的生活哲学,为后世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的美丽诗篇。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题山寺井

沈沈百尺馀,功就岂斯须。

汲早僧出定,凿新虫自无。

藏源重嶂底,澄翳大空隅。

此地如经劫,凉潭会共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题长江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

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题朱庆馀所居

天寒吟竟晓,古屋瓦生松。

寄信船一只,隔乡山万重。

树来沙岸鸟,窗度雪楼钟。

每忆江中屿,更看城上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题竹谷上人院

禅庭高鸟道,回望极川原。

樵径连峰顶,石泉通竹根。

木深犹积雪,山浅未闻猿。

欲别尘中苦,愿师贻一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