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院

野径攲危入谷斜,曲岗回岭共交加。

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

两岸烟云闲景物,一轩泉石静生涯。

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一条弯曲的小路倾斜深入山谷,山岗环绕曲折相接。
多年未至,只因被溪流阻隔,今日独自游览,只为欣赏花开。
两岸云雾缭绕,景色悠闲,一轩之内,泉水石头静谧,构成我的生活。
我自怜那些身着官服的人,他们如同被困笼中,虚度岁月。

注释

野径:小路。
攲危:倾斜不稳。
谷斜:山谷向下延伸。
曲岗回岭:弯曲的山岗和回环的山岭。
经年:多年。
隔水:被溪流隔开。
此日:今日。
独游:独自游览。
看花:欣赏花朵。
两岸烟云:两岸的云雾。
闲景物:悠闲的景色。
一轩:一窗或一室。
泉石:泉水和石头。
静生涯:宁静的生活。
自怜:自我怜悯。
冠佩:官帽和佩饰,代指官员。
婴身者:束缚身体的人。
樊笼:比喻束缚人的环境。
老岁华:虚度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独自漫游于山谷之间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淡然。开篇“野径攲危入谷斜,曲岗回岭共交加”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蜿蜒崎岖山路图,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行走其间的艰难与奇险。

接着,“经年不到为隔水,此日独游因看花”表明诗人长久以来未曾到访此地,而今天特意独自前来,是因为被春天的鲜花所吸引。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透露出一种寻找灵感和心灵慰藉的情怀。

“两岸烟云闲景物,一轩泉石静生涯”则是对周遭环境的描绘,烟云、泉水与巨石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自怜冠佩婴身者,直入樊笼老岁华”中“冠佩婴身者”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官职或身份,而“直入樊笼老岁华”则是说诗人不再执着于这些世俗的标志,而是直接进入了岁月的轮回之中,体现了一种超脱物外、顺应自然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山野景色的细致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探究,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生命感悟。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杳杳堂

杳杳堂何者,余常此养愚。

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

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其一)

霜风舞征袂,有客去符离。

斜谷雪晴后,曲滩水满时。

乱山谁对酒,孤驿独吟诗。

不得陪清绝,怅然空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郊外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金桃

雨染烟蒸万实垂,丹朱为骨菊为衣。

客疑丽水新淘得,人向瑶池旧带归。

只恐压枝星欲落,最怜和叶露初晞。

银瓜玉李君休并,此品仙家亦自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