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城市的尘土被压低,高原上我轻轻抖落衣服。
傍晚的云彩浅淡如碧色,秋天的树木半是深红半是绿。
江面上雾气与轻烟交织,山峦在落日余晖中闪闪发光。
我特意寻找这美景,然后沿着野外小桥回家。

注释

城市:都市。
压:覆盖。
尘土:灰尘。
高原:高地。
聊:姑且。
振衣:抖落衣物。
晚云:傍晚的云。
浅碧:浅绿色。
秋树:秋天的树。
深绯:深红色。
江气:江面的雾气。
轻霭:轻薄的云雾。
山光:山的光辉。
落晖:落日余晖。
因成:于是。
好景:美景。
更就:再向。
野桥:野外的小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郊行走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合,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秋日午后。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开篇两句,设定了场景,城市中的尘土被压抑,外在的喧嚣似乎已经远去,而诗人则身处高原,轻轻摇曳着衣衫。这不仅描绘了环境,也透露出诗人想要摆脱世俗纷扰的心境。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这里的晚云浅碧,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秋树则是半深绯色,可能是指落叶后的枯枝,或是残留的红叶。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特有的色彩变化,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江上的水汽与山间的阳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这一句表明诗人为了寻找美好的风景,不惜再次踏上通往野桥的小路。这里的“更就”二字,流露出一种不舍昼晚、追逐美景的心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秋日郊外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大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愿望。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佳作。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金桃

雨染烟蒸万实垂,丹朱为骨菊为衣。

客疑丽水新淘得,人向瑶池旧带归。

只恐压枝星欲落,最怜和叶露初晞。

银瓜玉李君休并,此品仙家亦自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临阛阁

绝壑迎朱槛,高林拂画楹。

卷帘千嶂远,入座一川平。

蜺綵缘云断,霞光射水明。

不须誇旷望,为语谢宣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前溪独游

溪水碧溶溶,纡馀短彴通。

小滩晴霭外,独鹤夕阳中。

倚杖对清濑,披襟当好风。

几时归住此,长下钓鱼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剑州东园

群峰高拥碧嶙峋,亭宇清华气象新。

两岸烟云先向日,一林花木暗藏春。

溪明夜阁轩窗月,风断晴桥井邑尘。

好酒满樽诗满轴,主人曾不倦行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