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堂

杳杳堂何者,余常此养愚。

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

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那幽深的堂屋究竟是哪里,我常常在这里修身养性。
让身心放松倚靠在弯曲的矮桌旁,忘却忧虑如同枯木一般无思无想。
在庄子和老子的书籍上写下心得,书房中还挂着高大的松树画作。
客人来了不必多问,这些不是你们能理解的智慧。

注释

杳杳:形容深远或幽暗。
堂:厅堂。
养愚:修养愚拙之心,指修身养性。
放身:放松身心。
曲几:弯曲的矮桌。
忘虑:忘记忧虑。
枯株:枯死的树木,比喻无生机的状态。
庄老:指庄子和老子,道家代表人物。
题书册:在书籍上题写感悟。
乔松:高大的松树。
画图:绘画作品。
客来:客人来访。
休见问:不必询问。
识于于:理解深刻,这里指领悟到深层的智慧。

鉴赏

诗中“杳杳堂何者”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对“杳杳堂”的描绘和情感寄托。这里的“杳杳”二字,形容一个幽静、深远之所,可能是作者心目中的一处理想空间。

接下来的“余常此养愚”,表达了诗人在这个地方进行自我修养和反思的心境。"放身依曲几,忘虑若枯株"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和心态,他将身体依偎在弯曲的桌案上,就像是一棵失去了生命力的枯树一样,没有烦恼和忧虑。

“庄老题书册,乔松列画图”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道家哲学的崇尚,还透露出他与自然的融合。"庄老"指的是庄子,这里的“题书册”可能是指在书册上记载或传抄庄子的智慧。"乔松列画图"则描绘了一幅诗人在高大的松树下作画的情景,显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

最后,“客来休见问,非尔识于于”表达了诗人的清高自许和一种超然世外的态度。这里的“客来”指的是来访者,而“休见问”则意味着诗人不愿意与外界交流,他只希望保持自己的世界,不被打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文人的退隐生活,他们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艺术的享受,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苗子居运判归宿州同赴武康西县道中奉寄(其一)

霜风舞征袂,有客去符离。

斜谷雪晴后,曲滩水满时。

乱山谁对酒,孤驿独吟诗。

不得陪清绝,怅然空所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郊外

城市压尘土,高原聊振衣。

晚云多浅碧,秋树半深绯。

江气杂轻霭,山光明落晖。

因成求好景,更就野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金桃

雨染烟蒸万实垂,丹朱为骨菊为衣。

客疑丽水新淘得,人向瑶池旧带归。

只恐压枝星欲落,最怜和叶露初晞。

银瓜玉李君休并,此品仙家亦自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临阛阁

绝壑迎朱槛,高林拂画楹。

卷帘千嶂远,入座一川平。

蜺綵缘云断,霞光射水明。

不须誇旷望,为语谢宣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