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舅郭大夫槩西川提点刑狱

丈人东南来,复作西南去。

连年万里别,更觉贫贱苦。

王事有期程,亲年当喜惧。

畏与妻子别,已复迫曛暮。

何者最可怜,儿生未知父。

盗贼非人情,蛮夷正狼顾。

功名何用多,莫作分外虑。

万里早归来,九折慎驰骛。

嫁女不离家,生男已当户。

曲逆老不侯,知人公岂误。

形式: 古风

翻译

丈人从东南而来,又转向西南离去。
多年分别在万里之外,更加感到贫贱的辛酸。
公务有既定的期限,父母年迈应感到欢喜和忧虑。
我害怕与妻儿分离,时间已近黄昏。
何事最为可悲?孩子出生还不识父亲。
盗贼违背人性,蛮夷却虎视眈眈。
功名无需过多,不必为此过分担忧。
早日回归万里之外的家乡,长途跋涉要谨慎。
出嫁的女儿不应远离家乡,新生的儿子已在家门。
曲逆虽老未封侯,知人之明公岂会错判。

注释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
复:再,又。
贫贱:贫穷低微的地位。
期程:预定的期限。
妻子:妻子和儿女。
曛暮:黄昏时刻。
可怜:令人同情。
父:父亲。
盗贼:违法乱纪的人。
蛮夷:古代对边远地区民族的统称。
分外虑:超出常规的忧虑。
慎驰骛:谨慎地行走。
嫁女:出嫁女儿。
生男:新生儿子。
曲逆:历史人物名。
侯:封侯。
公:公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送别他的外舅郭大夫前往西川提点刑狱而作。诗中表达了对亲友分别的深深忧虑和对亲人生活的关切。诗人感慨丈人(外舅)常年在外任职,南北奔波,使得家庭生活贫困艰辛,特别是对于家中新生的孩子还未识得父亲感到尤为可怜。他提醒外舅,虽然王事重要,但亲情亦需挂念,尤其是父母的喜怒安危。

诗人认为功名不必过于追求,应以家庭为重,早日结束任期返回家乡。他还提到,即使女儿出嫁也不应远离故土,儿子在家即可,暗示了对传统家庭观念的坚守。最后,诗人引用典故,以曲逆(战国时期贤臣)为例,表达对外舅识人能力的信任,希望他能公正处理事务。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亲人的牵挂,又有对仕途的劝诫,体现了诗人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对家庭价值的重视。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送张秀才兼简德麟

长安千门憎热客,我独怜君来解热。

呼儿具饭懒出口,藜羹不糁甘一啜。

北州别驾玉刻麟,索书往见良可人。

驿使别来无一字,知有此情谁与亲。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四)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

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

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

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

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

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

与游今已后,行矣勿停轨。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三)

吾友孙子实,爱学吾所畏。

持身如处子,得句有馀味。

交欢艰难际,凛然见名谊。

吾病卧里中,车马日一至。

遣医馈粱肉,忧憙见颜际。

慇勤劝加餐,代我破戒罪。

一别已三秋,君室乃其季。

轮囷见眼中,不作千里外。

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形式: 古风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四首(其二)

祁氏号外府,藏室多异书。

自公有馀力,一览意何如。

为学虽日益,受益不受诬。

正须高著眼,濠梁有游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