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西湖舟中作

夙负海岳志,缅怀西湖名。

蹉跎去玄发,邂逅徵素情。

驿鞚依岸息,画舫漾波轻。

前睇苏堤绕,旁窥葛岭横。

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

兴繁赏屡失,境变魂愈惊。

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

空馀歌舞地,讵闻箫管声。

顾余文墨吏,遑知治乱情。

人隐虽未弭,客怀聊暂清。

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在泛舟西湖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与感慨。首联“夙负海岳志,缅怀西湖名”表明了诗人早有游历名胜的愿望,西湖的盛名让他心驰神往。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舟行过程中的细节,如“蹉跎去玄发,邂逅徵素情”展现了时光流逝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诗人沿途欣赏苏堤和葛岭的景色,内心充满对古代贤士和忠臣的敬仰,同时也感叹于世事变迁,“恋结处士祠,悲缠忠将茔”,表达出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然而,他发现西湖昔日的繁华已不在,“雉堞见新筑,翚甍失旧营”,只剩下了歌舞之地,听不到往日的箫管声。

诗人自嘲自己身为文墨小吏,无法深究治乱之事,只能在游湖中寻求片刻的宁静,“人隐虽未弭,客怀聊暂清”。最后,他发出感慨,面对世间纷扰,期盼众生安宁的愿望强烈,“一动群生念,咄咄何时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卜算子.忆菊,效白石道人梅花八咏(其一)

古寺访秋来,花下荷衣拂。

人与霜枝恰比肩,曾博慈颜悦。

废圃晚香沈,孤塔斜阳瞥。

六十三年忆旧游,閒向雏孙说。

形式:

次场口

久宦迷故都,故都在何处?

驱车向邻壤,头白不知路。

长林日夕行,旷野东西顾。

方远叹涂阻,逾近覆心惧。

岂无入林翮,莫与归飙遇。

形式: 古风

至古城饮冯氏家

跋马向斯里,彷佛见乡闬。

徒知故山近,终嫌归路断。

移疾驻近郊,薄言息短翰。

新知固云集,旧交多雨散。

惟君好兄弟,视我实亲串。

慷慨谈昔游,留连兴累叹。

荒基记歌榭,弃础忆吟馆。

不睹物兴衰,讵知时治乱。

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

清卮阻久陪,别袂限长判。

作诗写情虑,聊用慰忧患。

形式: 古风

望九灵山

九灵眇何许,连峰高不极。

依稀接远雾,仿像起寒色。

我家是山下,别来岁频易。

屋庐閒鸟声,冢墓遗兽迹。

可望不可至,空多故乡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