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昔到才三岁,今来鬓已苍。
剥苔看篆字,薙草觅书堂。
引客登台上,呼童扫树旁。
石渠疏拥水,门径斸丛篁。
田地潜更主,林园尽废荒。
悲凉问耆耋,疆界指垂杨。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重返昔日玩耍之地的场景,通过对比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环境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深切感慨。
首句“昔到才三岁,今来鬓已苍”直接点明时间的飞逝,诗人从孩童时代到现在已经白发满头,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光的无情流转。
接下来的“剥苔看篆字,薙草觅书堂”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往昔记忆的场景,“剥苔”和“薙草”都是对自然环境细腻刻画的动作,而“篆字”和“书堂”则是过去文墨气息的残留,透露出一丝怀旧之情。
“引客登台上,呼童扫树旁”展现了诗人邀请朋友登上高台,呼唤孩童清扫周围环境的情景,这里可能隐含着对美好时光的重温和对友谊的珍视。
“石渠疏拥水,门径斸丛篁”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石渠”、“疏拥水”给人以静谧而又不失生机之感,而“门径斸丛篁”则表现出一番荒凉与废弃的景象。
紧接着的“田地潜更主,林园尽废荒”更明显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物是人非的无奈和哀愁。昔日繁华如今已成废墟,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时间的力量,也映照出人类控制自然的有限性。
最后,“悲凉问耆耋,疆界指垂杨”中“悲凉”二字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而“问耆耋”和“指垂杨”则是对过去与现在之间关系的一种探究和回忆。这里的“耆耋”通常指年迈之人,可能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或智慧的传承者,“疆界指垂杨”则是一种空间上的限定,同时也隐喻着时间的边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记忆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不详
柳色新池遍,春光御苑晴。
叶依青阁密,条向碧流倾。
路暗阴初重,波摇影转清。
风从垂处度,烟就望中生。
断续游蜂聚,飘飖戏蝶轻。
怡然变芳节,愿及一枝荣。
朱丝写别鹤泠泠,诗满红笺月满庭。
莫学楚狂隳姓字,知音还有子期听。
超遥乘暇景,洒散绝浮喧。
写望峰云出,开襟夏木繁。
野人怜狎鸟,游子爱芳荪。
卧筱低临席,惊流注满园。
□然林下意,琴酌坐忘言。
东南之美,生于会稽。牛斗之气,蓄于昆溪。
有瑶者玉,连城是齐。有威者凤,非梧不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