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其一)

仕宦还须论知己,结交还须论君子。

男儿失意悔人指,老女不嫁难为理。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鉴赏

这首诗《捉搦歌(其一)》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人际关系和人生选择的深刻思考。

首句“仕宦还须论知己”,点明了在官场中寻求真正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性。知己,即知心朋友,是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帮助与支持的人。这句诗强调了在追求仕途成功时,需要有能够相互理解、信任的朋友作为后盾。

接着,“结交还须论君子”进一步阐述了交友的标准。君子不仅意味着道德高尚,更意味着能够以正直、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人。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中,选择与君子为友,能够带来正面的影响,促进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关系的和谐。

“男儿失意悔人指”,则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了人生挫折与自我反思的关系。当男性在事业或生活中遭遇失败时,往往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或指责,这种经历可能会引发内心的反省,促使个体思考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而为未来的成长提供契机。

最后,“老女不嫁难为理”这一句,虽然在现代语境下可能显得有些过时,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女性婚姻的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女性的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而“老女不嫁”则可能意味着社会对其地位和价值的贬低。这句话提醒人们关注女性权益,以及在不同社会角色中平等对待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探讨了人际关系、个人选择与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捉搦歌(其二)

东家女儿大狡狯,屋里烧香出墙外。

供养世尊作佛会,愿得百媚无菑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泰]韵

捉搦歌(其三)

邯郸城南夜逆旅,楼头十五谁家女。

可怜白马空儃伫,不见其人但闻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

捉搦歌(其四)

骏马凭陵粟在口,男儿精神钱在手。

何不结伴日沽酒,出臂苍鹰使黄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有]韵

折杨柳歌(其一)

上马折杨柳,杨柳郁葳蕤。

马上吹长笛,愁杀虏家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