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其三)

邯郸城南夜逆旅,楼头十五谁家女。

可怜白马空儃伫,不见其人但闻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旅店中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对未知女子的深切思念与情感波动。

“邯郸城南夜逆旅”,开篇点明地点与时间,邯郸城南,夜晚的旅店,营造出一种孤寂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楼头十五谁家女”,接着引出一位在楼上十五岁的少女,她的身份和故事成为整个叙述的核心,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空间。“可怜白马空儃伫”,白马在这里象征着主人公的情感寄托,他独自站立,似乎在等待或思念着什么,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与期待。“不见其人但闻语”,最后两句揭示了主人公只能听到女子的声音,却无法见到她本人的遗憾与无奈,这种情感上的距离感增加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张力的故事场景,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主人公复杂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捉搦歌(其四)

骏马凭陵粟在口,男儿精神钱在手。

何不结伴日沽酒,出臂苍鹰使黄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有]韵

折杨柳歌(其一)

上马折杨柳,杨柳郁葳蕤。

马上吹长笛,愁杀虏家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折杨柳歌(其二)

不惜折杨柳,孟津杨柳西。

本是虏家女,嫁作汉儿妻。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齐]韵

折杨柳歌(其三)

放马孟津岸,饮马孟津河。

虽是虏家儿,爱听汉儿歌。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