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斋杂述(其五)

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

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

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

离合虽偶然,心情逐年异。

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

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寓斋中的生活片段与内心情感。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和对话,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沈十二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首句“隘巷车辚辚,知是沈十二”,以车声入题,巧妙地引出友人沈十二的到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期待的氛围。接着,“入门便说诗,晷尽炳烛继”两句,直接点明了两人相聚时的活动——谈论诗歌,即使时间已晚,仍不觉疲倦,继续畅谈,体现了他们对诗歌的共同热情和深厚友谊。

“坐月绿净亭,此景犹梦寐”描绘了一幅月下绿亭的宁静画面,仿佛梦境一般,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因话百步廊,却忆信州试”两句,通过回忆与友人在百步廊的往事,进一步深化了友情的深厚与珍贵。

“半生较仕隐,一笑总儿戏”表达了诗人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态度,认为两者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执着,应以轻松的心态面对。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性格的体现。最后,“莫辞会面数,得暇正不易。净拂竹间床,少须严羽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多相聚的愿望,以及对严羽(可能是指另一位友人)即将来访的期待,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真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艺术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寓斋杂述(其六)

老妻西湖归,自诧晚有福。

怜我尘土中,肝膈失山绿。

谁知一秋梦,长在南溪曲。

虽无里湖荷,似胜理安竹。

八月月又圆,无由与看瀑。

北来独访旧,尚欠僧房宿。

早晚霜叶红,山山皆路熟。

纪游成报章,兼讯东篱菊。

形式: 古风

寓斋杂述(其七)

出门何所诣,款段西复西。

同年存张侯,孤僻与我齐。

岂无向晨星,落落天各涯。

卅年异出处,独子频分携。

此来隐王城,山河数朋侪。

生世孰可乐,遑为泉下悽?

勇退夙子羡,相看能勿咍。

秋花自烂漫,且醉霜前杯。

形式: 古风

寓斋杂述(其八)

沈阴积成雨,通夕风怒鸣。

蓦思水上村,飓发霪潦并。

居人念客子,畏寒何所营?

夙驾就馆餐,夜炉对书檠。

由来秉礼国,所恃安无倾。

小忠效载笔,何日观化成?

远愧吾叔子,宛然鲁两生。

先庐抱经卧,不闻风雨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潘莲巢焦山画轴为袁珏生翰林励准题

江南江北数名山,惟有焦先是昔颜。

画亦幸存留比勘,乾嘉风物在人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