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瓞怜同蒂,锄耰莫误芸。

浮泉滋绀质,巾绤透清芬。

积石三年熟,瑶池五色文。

静思空洞美,宁问邵平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繁密的瓜蔓如同同根生长,农具别误伤了芸草。
清澈泉水滋养着青翠的瓜藤,粗布巾中透出清香。
经过三年积累,石头也变得成熟,瓜皮上呈现出五彩斑斓。
静静思考瓜田之美,何必去问那昔日的邵平君。

注释

绵瓞:形容瓜蔓繁密。
怜:怜爱,爱护。
同蒂:指同一根瓜蔓上结的瓜。
锄耰:农具,锄头和耰(yōu)。
芸:芸草,一种植物,古人用来除草。
浮泉:流动的泉水。
绀质:青翠的颜色,这里指瓜藤。
巾绤:粗布和细布,泛指衣物。
清芬:清香。
积石: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熟:成熟。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瓜熟。
五色文:五彩斑斓的花纹。
静思:静静地思考。
空洞美:空灵而美丽的意境。
宁:岂,难道。
邵平君:西汉时的隐士,以种瓜为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其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深切情感。开篇“绵瓞怜同蒂,锄耰莫误芸”两句,通过细腻地描写瓜果相连、精心除草的情景,展现了农人的勤劳与对土地的热爱。

接着,“浮泉滋绀质,巾绤透清芬”进一步渲染了田园生活的诗意,水源丰沛,泉水滋润万物,带来了生命力的气息。这里的“巾绤”形容瓜果的繁盛与茂密,而“透清芬”则是对自然中清新气息的赞美。

“积石三年熟,瑶池五色文”两句,则描写了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和它们丰富多彩的一面。诗人通过“积石”比喻瓜果的成熟过程,以及“瑶池”与“五色文”的联想,强调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美丽景象。

最后,“静思空洞美,宁问邵平君”表达了诗人在这份田园生活中的内心体验。这里的“静思”、“空洞美”都是对宁静与美好自然情境的赞叹。而“宁问邵平君”则是诗人用一种设问的方式,来强调这种美好不言而喻,不需要特意去询问别人。

整首诗通过精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境自在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57)

丁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更字公言。五代时迁居苏州。祖父丁守节,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钱镠之孙)的幕僚,任节度推官,遂为长洲人。离京时,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尤为盛事”。他同时兼任使持节苏州诸军事、苏州刺史、苏州管内观察处置堤堰桥道等使,又兼任知升州军州事。天禧初(1017),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不久,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平章事兼太子少师。乾兴元年(1022),封为晋国公。显赫一时,贵震天下

  • 字:谓之
  • 籍贯:丁氏先祖是河北
  • 生卒年:966-1037

相关古诗词

不操千金宝,思观九色虬。

负图钟上圣,衔烛照穷幽。

但仰飞天大,宁闻战野忧。

沃焦须霈泽,莫道我无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著象本沉潜,成形莫我厌。

秉阴彰至信,厚载示流谦。

右转群生遂,东顷万壑兼。

寰区今底定,不用八龙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楚望为南纪,岷源始滥觞。

双流沿蜀道,九派出浔阳。

桃叶行歌远,芙蓉摘采长。

冲风休破浪,静练正交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自保猗猗绿,谁怜冉冉根。

紫花含凤实,绣箨抱龙孙。

扫月仙坛静,摇风雪雾昏。

彤竿思化杖,绀叶想开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