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其二)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

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野外的小屋旁流水寒冷,山边的篱笆上挂着薄薄的云雾。
这里宁静得仿佛与虎穴相连,已经没有了人群的喧嚣。
笔架上还留有窗外的雨水痕迹,书签在缝隙中映照着黄昏的余晖。
风吹过,千里之外都能听见书页的翻动声,每一页都刻着五彩斑斓的花纹。

注释

野屋:野外的小屋。
流寒水:流水寒冷。
山篱:山边的篱笆。
薄云:薄薄的云雾。
静应:应该很安静。
连虎穴:仿佛与虎穴相连。
喧已去:没有了喧闹。
人群:人群。
笔架:放笔的架子。
沾窗雨:有雨水痕迹。
书签:书签。
隙曛:缝隙中的黄昏光线。
萧萧:形容风声。
千里足:千里之外的声音。
五花文:五彩斑斓的花纹。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山中隐士生活的诗。开篇“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两句,以冷清的水流和飘渺的云雾,勾勒出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传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隐逸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静应连虎穴,喧已去人群”表明在这宁静之地,即便是猛兽也不复吠叫,而喧闹的人群也早已离去,强化了山中静谧与世隔绝的氛围。

“笔架沾窗雨,书签映隙曛”则转向诗人在山居中的日常生活,写出了诗人读书写作的情景。雨水沿着窗棂流下,而书签则映照出阳光透过缝隙的温暖,这些细节描摹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况。

最后“萧萧千里足,个个五花文”中,“萧萧千里足”可能指的是远方传来的消息或是诗人的思绪穿越千山万水,而“个个五花文”则形容诗人书写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如同美丽的花朵,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反映出其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造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题省中院壁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

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

腐儒衰晚谬通籍,退食迟回违寸心。

衮职曾无一字补,许身愧比双南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题桃树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

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题新津北桥楼

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

白花檐外朵,青柳槛前梢。

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庖。

西川供客眼,唯有此江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