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独坐本无况,凄凉更旅中。
槛低檐碍月,窗破纸吟风。
邻馆笛三弄,谯楼鼓二通。
半觞聊自适,新荔擘轻红。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外旅行时的夜晚情景。"独坐本无况",开篇即传达出孤独和寂寥的情绪。"凄凉更旅中"进一步强调了漂泊异乡的孤苦。诗人细致入微地观察到,低矮的栏杆和窗户阻碍了月光的洒落,破旧的窗户让风声得以吟唱,这些细节刻画出环境的冷清。
远处传来邻馆的笛声,三度悠扬,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哀愁;谯楼的鼓声敲响两通,似乎在催促着时光流逝。诗人借酒浇愁,"半觞聊自适",试图以浅酌来寻求片刻的安慰。最后,他提到新鲜荔枝剥开时的娇嫩红肉,也许象征着生活中的些许美好,尽管身处逆境,仍能发现生活的微妙色彩。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旅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以及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情感。真山民的笔触细腻,情感深沉,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
不详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片云隔断嶂西峰,三两山花屋角红。
几亩桑麻春社后,数家鸡犬夕阳中。
拾薪涧底青裙妇,倚杖檐间白发翁。
我亦愿来同隐者,种桃早晚趁东风。
林梢初日弄阴晴,露浥溪花笑欲迎。
涧暗只闻泉滴沥,山青剩见鹭分明。
远峰忽转还如绕,险径徐行亦似平。
莫谓诗成无与和,风篁也解作吟声。
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
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
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
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
作室悬知要肯堂,而翁家学颇增光。
一朝衿佩儒簪合,千古诗书屋壁香。
鉴曲烟霞归羽馆,钟山风月落僧房。
如何只揭精庐扁,解续斯文气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