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元初道录

桃花两度见青春,梦里玄都隔几尘。

升斗自怜为客久,舟车每惜寄书频。

君如当日陶弘景,我亦他时贺季真。

东望冶城空恋恋,西湖非晚作归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两次见到桃花盛开的春天,梦境中的仙境玄都似乎隔着重重尘世。
长久离家漂泊,我为自己微不足道的生活感到悲哀,频繁地通过书信寄托思念。
你若能像当年的陶弘景那样超脱,我也有朝一日能像贺季真一样归隐。
遥望东边的冶城,心中充满眷恋,但西湖的美景已不再适合我这个迟暮之人归来。

注释

桃花:象征美好的春光和短暂的生命。
青春:指春季,也可指美好的时光。
玄都:道教传说中的仙都,这里指理想中的仙境。
升斗:形容微小,此处指生活平凡。
舟车:泛指交通工具,象征旅途。
陶弘景:南朝时期的道教思想家,以隐居著称。
贺季真:东晋时期的隐士,与陶弘景齐名。
冶城:古代城市,此处代指故乡。
西湖:著名的风景名胜,诗人借此表达归隐之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仇远所作,名为《寄吴元初道录》。诗中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桃花两度见青春,梦里玄都隔几尘。" 这两句表达了时间流逝,岁月匆匆,而美好的记忆却如同梦中之景,难以触及,充满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升斗自怜为客久,舟车每惜寄书频。"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作为旅途中的游子,对长时间漂泊异乡的感慨,以及通过书信来维系与远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君如当日陶弘景,我亦他时贺季真。" 这里,诗人将友人吴元初比喻为唐代的陶弘景,而自己则自比为南北朝时期的贺知章,两人都是文学上颇有建树的人物,这表达了对朋友才华的赞赏以及自身与之相匹配的文学理想。

"东望冶城空恋恋,西湖非晚作归人。" 最后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暗示着虽然身处旅途,但内心始终与朋友和家乡相连。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友情和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文学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寄陈仲麟

槜李城边送客船,梅花一别又三年。

清风朗月思元度,骏马名姬羡谪仙。

湖海倦游予白发,园林真乐子青毡。

楚生卜宅平生志,归日相从学力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寄陈南翔张伯成主宾

山水未游遍,其如归梦何。

独怜黄渚月,相隔白沤波。

秋尽那无雁,霜迟尚有荷。

终期共灯火,插架异书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寄武康王居正

曾向清溪采白蘋,江东日暮别经春。

投金濑上思归客,浮玉山前忆故人。

千里云萍应念我,一庭风树敢忘亲。

挂蓑石暖苔衣厚,拟买渔舠作近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寄赵春洲莫两山

湖山满目旧游空,风景荒凉客路穷。

雨意忽生桐叶外,秋光都在木樨中。

乾坤混混多游骑,江汉寥寥有断鸿。

自古隐人多嗜酒,却怜无酒醉新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