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义夫出游二首(其二)

少年有志东山卧,晚岁方图北海游。

糊口饥宁甘半菽,拄胸气尚食全牛。

问唐元振今谁在,欲赵平原何处求。

赤白洪崖两相厄,不妨诗句各风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年轻时胸怀壮志隐居东山,晚年才计划去北海游历。
为了生活,即使饥饿也不愿只吃豆类充饥,胸中豪气犹在,渴望能享用整头牛肉。
询问唐代的元振如今在哪里,寻找像赵平原那样的人才何处寻觅。
面对困境如同赤白洪崖般艰难,但不妨碍我们各自写出风流的诗篇。

注释

少年:年轻的。
志:志向。
东山:隐居地。
卧:隐居。
晚岁:晚年。
方:才。
图:计划。
北海:指代远方或理想之地。
糊口:维持生计。
甘:宁愿。
半菽:豆类食物。
全牛:整头牛肉。
唐元振:历史人物,唐代名臣。
今谁在:现在还有谁留存。
赵平原:又一历史人物,赵国平原君。
何处求:何处寻找。
赤白洪崖:比喻困境。
厄:困苦。
诗句:诗歌。
风流:风采出众,这里指诗才横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送李义夫出游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人以送别友人李义夫出游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年轻时怀抱壮志未酬,晚年才得以实现游历愿望的感慨。首句“少年有志东山卧”描绘了李义夫年轻时隐居不仕的形象,暗含着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抱负;“晚岁方图北海游”则写出了他年老时才开始筹划远游,体现了人生阶段的变化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糊口饥宁甘半菽,拄胸气尚食全牛”,诗人赞美李义夫即使生活清贫,也宁愿坚守节俭,但胸怀壮志,犹如食牛肉般豪迈,显示出他的坚韧与气概。诗人通过“问唐元振今谁在,欲赵平原何处求”这两句,借古人的典故,表达了对李义夫能否找到像唐代名臣唐元振那样的贤明上司或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关切。

最后,“赤白洪崖两相厄,不妨诗句各风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虽面临困境,但依然可以凭借诗歌才华,保持个性和风雅,展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送李义夫出游二首(其一)

与君丱角志相期,岁晏行藏各有违。

老树晚花空自媚,秋林病叶更先稀。

时情淡薄元无味,世路艰危总是机。

门外北风吹自冽,旅人琐琐欲安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送李正斋

龚黄吁已远,循吏舍公谁。

卧辙留行色,归装减到时。

朝争驰荐剡,郡议立生祠。

寂寂燕台客,难酬国士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杨伯可

齐鲁多平原,江浙田高下。

戢戢如鱼鳞,土籍谁主者。

富人擅其利,失业悯孤寡。

方今用周礼,天官出经野。

古法虽可行,必得奉行者。

杨君古循良,暨阳小民社。

原隰遍咨询,辞色每宽假。

经营始不扰,期集乃多暇。

实惠苏困穷,先声走豪霸。

陇牛閒卧昼,邑犬不惊夜。

当年经行处,爱此憩棠舍。

鸠功首上计,列郡居其下。

倾城出送君,饥童控羸马。

坐中有狂生,出位独难咤。

均为受廛氓,关市不亲稼。

乡胥上下手,轻重意取舍。

仁公力救弊,立法宜少借。

圣朝天广大,焉用究纤罅。

议政罪甘诛,矧避官长骂。

形式: 古风

送杨起之安丰录判

芍陂茫茫古边城,鸡犬相闻今乐土。

交兵往事空流水,避乱居民尚遗堵。

似闻此地岁丰穰,要得清官手摩拊。

君才天马足神骏,老大去年参选部。

闽中实历禆风宪,淮右先声动官府。

争看祖道车骑众,力疾登途霜月苦。

墙东故人懒出门,浊酒黄花对谁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