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新游花坛二首(其二)

老木不忍伐,横枝宜少除。

根茎渐有托,雨露稍分馀。

生意初无损,开花终自如。

他年诸草木,成就此幽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老树舍不得被砍伐,横生的树枝应该稍微修剪一些。
树根和茎干逐渐有了依托,雨露也稍微分了一些下来。
树木的生命力并未受到太大损害,最终依然会自然开花。
未来这里将会有更多的花草树木,共同营造出这个宁静的居所。

注释

老木:指年老的大树。
不忍伐:舍不得砍伐。
横枝:横生的树枝。
宜少除:应该适当修剪。
根茎:树的根部和茎干。
渐有托:逐渐找到支撑。
雨露:雨水和露水。
稍分馀:稍微分给其他部分。
生意:生命力。
初无损:没有受到太大损害。
开花:自然地开花。
终自如:最终仍然自如生长。
他年:将来。
诸草木:各种花草树木。
成就:营造。
幽居:宁静的居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南堂新游花坛二首(其二)》中的一句,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老木生机勃勃的画面。"老木不忍伐,横枝宜少除"表达了对老树的怜惜之情,认为不应过度砍伐,只需适当修剪多余的横枝。接下来的"根茎渐有托,雨露稍分馀"暗示了树木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根系稳固,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诗人进一步强调,这样的保护不会损害树木的生命力,"生意初无损",并且它依然能够自然地开花结果。最后两句"他年诸草木,成就此幽居"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这片花坛能成为一处宁静的栖息地,供各种植物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苏辙对于自然生态的尊重与爱护,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倡导。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南堂新游花坛二首(其一)

乱竹侵红药,病花羞晚春。

移根近谈笑,得土长精神。

荣悴非由尔,芬芳止为人。

庭西井泉好,汲灌每躬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城中牡丹推高皇庙园迟适联骑往观归报未开戏作

汉庙名园甲颍昌,洛川珍品重姚黄。

雨馀往看初疑晚,春尽方开自不忙。

争占一时人意速,养成千叶化功长。

老人终岁关门坐,花落花开已两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城南访张恕

事似棼丝拨不开,秋随脱叶暗相催。

城南绿野宜幽步,水北红尘漫作堆。

赤枣青瓜报丰熟,黄鸡白酒劝徘徊。

此中真有醇风在,一亩何年斸草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复次烟字韵答黄大临庭坚见寄二首(其一)

水竹遮藏自一川,日高茅屋始炊烟。

犬牙舂米新秋后,麦粒烝茶欲社天。

冠盖只今成弃物,杉松他日记栽年。

定应笑我劳生在,卯睡闻呼衣为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