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准斋(其一)

持此四海准,得之前圣心。

箪瓢富台阁,朝市等山林。

说破先天易,流传正始音。

太原千载后,思者甚于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掌握这个准则,符合古代圣贤的意愿。
即使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也如同身处山林之中。
揭示了宇宙的最初原理,传播的是真理的声音。
千年之后的太原,人们对这种思想的思考比现在还要深切。

注释

持:掌握。
准:准则。
前圣心:古代圣贤的意愿。
箪瓢:简陋的饭食,比喻朴素生活。
富:形容词作动词,使富有。
台阁:宫殿。
等:如同。
先天:宇宙的最初原理。
易:简易,易理解。
正始音:真理的声音。
太原:地名,这里可能指代某种文化或思想的发源地。
甚于今:比现在还要深切。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曾伯所作,名为《挽吴准斋(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古圣先贤智慧和精神遗产的尊崇与传承。

"持此四海准,得之前圣心。"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通过学习和领悟古代圣人的思想精髓,从而获得了一种衡量世间万物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是道德上的,更是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和把握。

"箪瓢富台阁,朝市等山林。"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安详的自然景象,其中“箪瓢”指的是古代用来盛放谷物的器具,“台阁”则是宫殿建筑的一部分,这里可能暗喻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而“朝市等山林”则是说早晨的集市与深远的山林相比,同样平等地展现了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和谐共存。

"说破先天易,流传正始音。"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理解和阐释。“先天易”可能指的是《易经》中关于宇宙运行规律的描述,而“正始音”则是指汉朝时期的音乐,象征着文化的复兴和发展。诗人通过对这些古典文献的解读,传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认知。

"太原千载后,思者甚于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事件或人物的深切怀念。“太原”作为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地点,可能象征着某个重大历史事件,而“千载后”则是说在很久以后的今天,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念更加强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文化传承以及历史人物事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中华文化深厚底蕴的认识与尊重,以及他个人对于历史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挽吴鹤林尚书(其三)

宝屏倾盖早,公壮我丁年。

入幕笑谈旧,升朝礼乐先。

寄书榆柳外,觅句竹梅边。

俯仰成畴昔,空馀涕泗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挽吴鹤林尚书(其二)

一代儒臣表,三州吏治良。

遗言了生死,新志尽行藏。

昔梦崖何异,今知坡可方。

百僚山下路,千载尚名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挽吴鹤林尚书(其一)

凤翥鹤林邑,来仪鸳鹭群。

陈谟倾帝听,摛翰媲皇坟。

位且践台斗,心惟寄岫云。

诏纶方夜下,天曷丧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挽李楼山观文(其三)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