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道录招饮(其四)

诗疵得似维摩病,酒圣能如孟子醇。

何事多时疏杖屦,亦缘避俗屏冠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诗才如同患病的维摩诘,酒量胜过深沉的孟子醇厚。
为何长久以来远离拐杖和鞋子,也是为了避开世俗,不戴帽子和头巾。

注释

诗疵:比喻诗人的才华带有一种病态之美。
维摩病:维摩诘是佛教人物,以其智慧著称,这里用来形容诗人的独特风格。
酒圣:指非常擅长饮酒的人。
孟子醇:孟子以深沉、醇厚的道德修养著称,这里形容酒量之大。
何事:为什么。
疏杖屦:远离拐杖和鞋子,表示隐居或淡泊生活。
避俗:避开世俗生活。
屏冠巾:不戴帽子和头巾,象征隐居或超脱世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易道录招饮》(其四)。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愿。

“诗疵得似维摩病,酒圣能如孟子醇。”这两句用了两个典故。首先,“维摩病”指的是佛经中的一位大菩萨维摩诘,他虽然患有疾病,但仍然能够超凡脱俗地讲解佛法。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维摩诘,表明尽管自己的诗歌创作可能存在不足,但依旧能达至高深的境界。接着,“酒圣”和“孟子醇”则是指道家中的神仙与儒家的大哲孟子的修养。诗人自比为这两种文化象征,既显示了自己对于多重文化知识的掌握,也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醍醐的愿望。

“何事多时疏杖屦,亦缘避俗屏冠巾。”这里,“疏杖屦”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隐士,他们或许会用竹杖和草鞋来象征自己的清贫和脱俗。而“避俗屏冠巾”则是说诗人为了逃离世俗的纷扰,选择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不再穿戴世人的冠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以及对心灵自由的渴望。通过隐居和简朴生活的方式,诗人试图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和超脱。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展现了一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既有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有对于社会俗世的批判和逃避。通过这种表达,诗人传递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思。

收录诗词(1200)

白玉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字:如晦
  • 号:琼琯
  • 籍贯:南宋时
  • 生卒年:1134~1229

相关古诗词

易道录招饮(其三)

素白见招真慷慨,苍黄欲赴又趑趄。

命存一定百年见,事要十全千古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易道录招饮(其二)

诗酒交游如骨肉,江湖聚散似云萍。

已烦鹤唳供头盏,且借岚光作画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易道录招饮(其一)

竹风不断凉如水,山雨无声细似尘。

世事总归簪上雪,人生聊寄瓮头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武夷有感(其十一)结末

道人心与物俱化,对景无思诗自成。

诗句自然明造化,诗成造化寂无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